血便、排便習慣改變,當心大腸癌找上門!醫師:少吃這3類 ... | 血便如何改善

血便、排便習慣改變,當心大腸癌找上門!醫師:少吃這3類食物、注意這8大身體警訊撰文:楊雅婷日期:2020年07月19日分類:最新文章圖檔來源:達志AAA大腸癌的發生人數逐年攀升,連續12年發生人數都盤踞10大癌症之首,106年約1萬6千人罹患大腸癌。

依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降低民眾就醫接受篩檢意願。

篩檢為陽性個案者,與108年同期相比,進行大腸鏡確診率下降約1成,目前初估約1萬名篩檢陽性者尚未接受大腸鏡確診。

 大腸癌早期無症狀,應定期追蹤治療 大腸癌早期無症狀,定要定期接受篩檢,篩檢為陽性者建議及早做「大腸鏡確診」,並遵從醫囑定期追蹤及治療。

 另叮嚀依據研究資料顯示,若篩檢為陽性未接受大腸鏡確診,則大腸癌的死亡風險增加6成4。

 大腸癌的初期症狀大腸癌的初期症狀不明顯,如持續出現超過2星期以上,應立即請專科醫師檢查。

 大腸癌典型8大症狀1.大便中有血2.大便中有粘液3.排便習慣改變(一下子腹瀉,一下子便秘)4.大便變細小5.經常性腹瀉或便秘6.體重減輕7.貧血8.如腫瘤較大,則可觸摸到腫塊 預防大腸癌,飲食是重要關鍵 台大醫院內科部臨床教授邱瀚模醫師說,預防大腸癌可從飲食習慣開始著手。

 現代人外食居多,飲食精緻化,導致慢性疾病日漸上身,預防大腸癌飲食該注意什麼呢?又或者哪些食物該少吃呢? 預防大腸癌你該少吃這3類!1.熱量高的食物2.加工肉品3.減少吃紅肉類及油炸類食物 造成大腸癌的原因可能還有?1.運動量不足2.抽菸者3.家族病史(一等親中有10%至20%機會罹患相同的癌)定期篩檢「腸」保健康,降低死亡率 有鑑於88%大腸癌發生於50歲以上的民眾,國民健康署補助50歲以上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的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

 透過定期大腸癌篩檢,早期癌5年存活率都可超過9成,大腸癌可說是最可預防的癌症類型之一,透過每2年接受1次糞便潛血篩檢,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

 大腸癌幸福熟齡血便排便癌症排便不順加入收藏熱門文章延伸閱讀「大腸癌」發生人數第一名!你也是高風險族群嗎?他50歲後便祕腹脹,檢查發現大腸癌 醫師:「這些」危險生活習慣要避免是血便還是痔瘡?50歲後慎防大腸癌 醫師:常見6症狀要知道50歲後小心大腸癌!醫師:少吃這類食物,避免把致癌物吃下肚長年便祕,誤以為腸道退化,原來是大腸癌 醫師提醒:做對3件事遠離癌症熱門文章「大腸癌」發生人數第一名!你也是高風險族群嗎?撰文:創健預防醫學機構 共同審稿/腸胃科陳鴻瑋主任日期:2020年06月30日分類:最新文章AAA根據國健署最新106年癌症登記資料統計,每天約有44個人罹患大腸癌。

初期大腸癌幾乎為無症狀的情況下,往往會被忽視,若到了第三期存活率則降至不到6成。

資深藝人賀一航因大腸癌病逝,享壽64歲。

大腸癌連續十二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第一名,多位資深名人如秀場天王豬哥亮、劇場鬼才李國修,皆不敵大腸癌離世,但大腸癌真的如此可怕嗎?其實大腸癌早期接受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成以上,創健預防醫學機構腸胃科主任陳鴻瑋醫師建議,民眾務必定期安排腸胃鏡檢查,早期癌的治癒率和5年存活率都可超過8成5。

 罹患大腸癌高風險族群 家族病史:一等親罹患消化系統癌症(或年輕時檢查出較大的息肉),有較高的風險罹患大腸、直腸癌,可提前安排大腸鏡檢查進行預防。

年紀:大腸癌好發年齡為50歲以上,但是隨著我們的飲食與習慣改變,罹癌年齡層有逐漸下降的趨勢,建議定期篩檢,以防錯過診斷治療黃金時期。

生活飲食:你是否偏愛吃高油脂、高脂肪、燒烤烹調的食物,飲食中缺乏蔬菜纖維或是有著肥胖困擾,以及抽菸、喝酒的習慣?千萬別讓生活習慣成為你的隱形殺手!症狀警訊:長年罹患腸胃慢性發炎疾病者,以及出現慢性便秘、便血、排便習慣改變等症狀,可做糞便潛血檢查預防。

 腸胃鏡Q&A 針對常見問題,創健預防醫學機構腸胃科主任陳鴻瑋醫師整理出以下幾點。

 Q1有息肉就等於癌症? 一般決定息肉是否會變成癌症,關鍵在於息肉的種類和大小。

 常見的消化道息肉包括:1.增生性息肉2.腺瘤3.發炎性息肉。

 增生性息肉並不會變化成癌症,腺瘤經過長時間在體內長大,較有機會變成癌症(腺癌),越大機率越高。

這也是在健康檢查中,我們希望找出的息肉,並提早做處理。

另外發炎性息肉是因為組織發炎,形成上皮黏膜外凸,形成癌症的機率非常低。

 Q2有家族病史建議幾歲開始檢查?多久做一次? 一般建議從30至40歲之間先做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