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語心靈診所-失眠要看什麼科? | 睡眠障礙醫生推薦

如果您決定去看醫生,解決失眠問題,那麼,你有好幾種選擇,每一種選擇都有其優點,但是也會有相對應的缺點:. 第一種是到醫院的精神科門診。

在醫學的分工 ...Library心靈圖書館首頁心靈圖書館主條目:精神相關 【治療相關】 關係專區 心靈專區 其他相關 【治療相關】底下的細目:關於治療 人格議題 肥胖問題 自殺問題 【安眠藥專論】 失眠要看什麼科?作者:陳俊欽賴奕菁  如果您決定去看醫生,解決失眠問題,那麼,你有好幾種選擇,每一種選擇都有其優點,但是也會有相對應的缺點:  第一種是到醫院的精神科門診。

  在醫學的分工上,「失眠」這問題是屬於「精神醫學」的領域。

因此,有規模的醫院都會有一個「精神部」,下設許多科,其中,您可以求助的對象有「成人精神科」、「老人精神科」與「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這三者。

  如果受失眠之苦的患者已經年滿六十五歲,那就歸屬於「老人精神科」;如果尚未成年,那就歸屬於「兒童青少年精神科」--習慣上,我們多半稱之為「兒童心智科」。

您或許會問:幾歲以下才算未成年?老實說,沒有統一的定義,主要原因是:兒童青少年的發展個人差異很大,就連「兒童青少年精神會」自己都在網路的公開訊息中承認,要以絕對年齡來劃分是很困難的。

無論如何,多數醫院都會將界線劃分在十八到二十歲之間,例如:私立財團法人長庚醫院在網路上的介紹,就將這分界線設訂在十九歲。

  儘管如此,您在許多醫院的門診表上找不到這三科,那是很常見的事。

因為「成人精神醫學」、「老人精神醫學」跟「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雖然是三個範疇,後兩者更是精神醫學的次專科(取得專科醫師資格後繼續再進修),一位精神科醫師可以經過學習與訓練,取得次專科資格,成為同時具備多個領域的「通才」。

因此,一位專門看兒童青少年的精神科醫師,通常也能為成人提供服務,專門看老人的精神科醫師亦然,醫院基於經營政策使然,可能只成立一般精神科,而不成立另外分科,或是有另外的分科方法。

  這對於只有失眠的您而言,影響並不大,因為單純因為失眠而就醫的患者,通常只會看門診,不會嚴重到需要住院,而門診部通常會將精神科合併在一種診別,至多將兒童青少年獨立分開為另一種診別,您要掛錯也很不容易。

  有些時候,您會發現:找不到「精神科」,卻跑出一種名為「身心科」的科別,那是一樣的意思,之所以會這麼做,是因為有些人忌諱「精神科」這名詞不好聽,所以換個名稱,讓掛診的民眾不會有種被當成精神病患的感覺,但內容都是一樣的。

  直接到醫院精神科門診就醫的優點是:有健保,收費中等(醫院規模等級越高,收費越貴);用藥空間大,醫師能按照學理開藥,不至於受到健保局的無理核刪;藥品部分,由於醫院本身控制成本能力就高,所以藥品品質可能稍高。

  缺點是:近年來,醫院精神科醫師常常由最資深醫師與最資淺主治醫師組成;而年齡居中、臨床經驗充足、學術知識也豐富的醫師紛紛離開(能學的都學了,升遷空間有限,與其繼續被醫院「剝削」,不如適時離開,創造人生自己的事業),造成門診量兩極化--權威醫師一號難求,一診動輒上百人,看診有如看面相,患者往往話都還沒說完,藥都已經開出來了;而資淺醫師雖然有時間傾聽,但經驗仍嫌不足。

偶一例外:學養經驗都豐富且還留在醫院的好醫師,馬上就變成超級巨星,人滿為患,又抵銷掉了原有的醫療品質。

設計不良的健保制度,讓大病小病都往大醫院跑,醫療品質難以維持。

  第二種是到健保精神科診所就診。

  精神科診所的快速興起,是近十年來令人矚目的現象,主要原因就是上述的醫院熟年精神科醫師大出走所造成的。

從年輕主治醫師到相當資深的主任醫師都加入了這行列,結果就是精神科診所四處林立,您只需要稍微注意周遭的招牌,或是透過網路查詢就能輕易找到。

基於避免汙名化的顧慮,精神科診所也常常以「心靈診所」、「身心科診所」、「心理診所」、「身心靈診所」為名--雖然,它們在衛生機關還是會標記為「精神科診所」。

您可以從候診區所懸掛的「精神科專科醫師證書」就能判斷。

  跟很多人的刻板印象:「大醫院的醫師比較專業」這一說法,恰恰好是徹徹底底相反的!  精神科醫師的養成過程是這樣的:當醫學系學生花了八年取得醫師資格後(六年醫學訓練、一年實習、一年PGY:畢業後醫學教育),自行到各教學醫院提出申請,倘若被錄取,接下來就是四年住院醫師,始得應考精神專科醫師,如果通過,之後的生涯,就看個人的規劃了,如果留在醫院,接下來就是數年夥伴醫師、數年的資淺主治醫師,再來才是主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