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 | 帶狀疱疹

帶狀疱疹(英語:herpes zoster、shingles、zoster或zona)中醫又稱纏腰火龍、纏腰火丹,俗稱蜘蛛瘡、生蛇、皮蛇、白蛇、飛蛇,是一種病毒性疾病,特徵為 ...帶狀疱疹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創研究或未查證內容。

(2018年4月23日)請協助補充參考資料以改善這篇條目。

詳細情況請參見討論頁。

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詳見醫學聲明。

如需醫療服務或可靠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帶狀疱疹頸肩部帶狀疱疹症狀chronicneuropathicpain[*],神經痛[*],發燒,頭痛,發冷,水泡,感覺異常[*]類型病毒感染,皮膚感染[*],varicellazosterinfection[*],post-viraldisorder[*],viralskindisease[*],神經系統疾病[*]肇因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分類和外部資源醫學專科皮膚病學ICD-10B02ICD-9-CM053DiseasesDB29119MedlinePlus000858eMedicinemed/1007derm/180emerg/823oph/257ped/996PatientUK(英語:PatientUK)帶狀疱疹[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帶狀疱疹(英語:herpeszoster、shingles、zoster或zona)中醫又稱纏腰火龍、纏腰火丹,俗稱蜘蛛瘡、生蛇、皮蛇、白蛇、飛蛇,是一種病毒性疾病,特徵為局部出現強烈疼痛的群聚皮膚水泡[1][2]。

典型病徵為在身體左側或右側或臉部呈現帶狀的水痘[3],水痘出現前二至四天會出現麻刺感(拉丁語:paresthesia)或局部疼痛[3][4],其他症狀鮮少出現[3]。

紅疹通常會於二到四週內痊癒[1],然而有些人發生持續數月或數年的神經痛,這種情形稱為帶狀疱疹後的神經痛(英語:postherpeticneuralgia)。

免疫抑制的患者身上可能疹子會散布較廣的範圍[3];如果疹子擴散到眼部,可能導致視力減損[1]。

帶狀疱疹通常是因人體對水痘帶狀疱疹病毒(英語:varicellazostervirus)(VZV)有所反應而引起。

初次感染VZV的患者可能會出現水痘。

水痘痊癒後,病毒會潛伏(英語:viruslatency)於神經元中[3]。

當病毒再度轉為活性,便會經由神經行遍全身造成疹子[4]。

引起病毒活化的危險因子包含年長、免疫功能低下、嬰幼期(小於18個月大)水痘病史。

病毒如何滯留於人體或再次活性化的成因目前仍不清楚[3]。

未得過水痘的患者會在暴露於疹子病毒的情況下得水痘,但不會引起帶狀疱疹[5]。

診斷結果通常因個人體徵或症狀而異[6]。

帶狀疱疹病毒與單純疱疹病毒雖同屬疱疹病毒科,但分別為不同種病毒[7]。

帶狀疱疹疫苗(英語:shinglesvaccine)可降低50-80歲施打者一半的得病機率,也有助於降低帶狀疱疹後的神經痛,或再發時的嚴重度。

疫苗對80歲以上施打者仍然有效,只是效力較弱。

帶狀疱疹疹疫苗包含水痘疫苗類似成分,只是劑量較高[3]。

當帶狀疱疹發病的最初72小時內,服用阿昔洛韋等抗病毒藥物可緩和病情和減短病期[6]。

目前尚無證據顯示抗病毒藥物或類固醇對帶狀疱疹後的神經痛有所影響[8][9]。

普拿疼、NSAID,或鴉片類藥物可能有助緩和劇痛[6]。

據估計約有三分之一的人一生中可能罹患帶狀疱疹[3],常見於年長者或兒童中[7]。

資料顯示每千位健康者中約有1.2-3.4位患病,65歲以上年長者每千人中達3.9-11.8位患病[10]。

85歲以上高齡者有將近一半的人至少曾發病過一次,小於5%的人發病超過一次[3][11]。

帶狀疱疹被認為是歷史悠久的疾病[3],在阿拉伯語中被稱為「火之腰帶」,西班牙語中稱為「小蛇」,印地語中稱為「起大疹」。

電子顯微鏡下的水痘帶狀疱疹病毒,約15萬倍。

目錄1流行病學2臨床症狀3發病年齡與推測發病原因4高危人士5預防6治療7參考文獻8外部連結流行病學[編輯]日本宮崎縣縣內的醫療機關調查1997-2006年間的4萬8388例(男2萬181人、女2萬8207人),8月發病的機率較高,冬天則較少。

帶狀疱疹與水痘之間的流行疫情成反比。

臨床症狀[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