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超音波檢查 | 超 音波 檢查 懷孕

透過超音波看到腹中胎兒的那一刻,準爸媽無不感動地讚嘆道:「這就是我們的寶寶嗎?!」如今懷孕超音波檢查已從2D平面進步到3D立體及4D動態,使得胎兒 ...首頁A+孕媽咪胎兒發展里程碑胎教錦囊懷孕超音波檢查懷孕超音波檢查分享:文╱台北榮民總醫院婦產部專科醫師陳志堯輯╱張玉櫻透過超音波看到腹中胎兒的那一刻,準爸媽無不感動地讚嘆道:「這就是我們的寶寶嗎?!」如今產前超音波已從2D平面進步到3D立體及4D動態,使得胎兒診斷如虎添翼。

然而3D及4D超音波有哪些優缺點?是否越多D就越好?準爸媽應該對產前超音波有什麼樣的認知呢?  孕育生命是一件令人興奮且喜悅的大事,也是上帝賦予每一對夫妻神聖的使命與祝福。

藉由養育下一代,讓夫妻因著父母的職份,彼此更加依靠,情感也更加緊密。

  打從精卵結合的那一瞬間,一個新的生命就正式來到這個世界。

這個受精卵經過7~10天終於由輸卵管遷移到子宮內的溫床定居。

起初,它是隱藏而不可見的,經過了2~3個禮拜,終於形成足夠的細胞,建構了一個屬於胚胎的小小世界──初期懷孕胚囊(gestationalsac),而這個胚囊的中心就是寶寶的最初位置。

這個時候,也是胚胎第一次以有形的結構在超音波顯影的幫助下,與它的父母親見面(也就是懷孕4~5週的時候,這是以最後一次月經的第一天開始計算的)。

準媽咪愛照超音波?  父母親常常在第一次與他們的寶寶接觸時,發出驚喜的讚嘆聲:「它就是我們的寶寶?哦,真不敢相信!它好小哦!它怎麼是一顆圓圓的東西?」這樣既驚訝又懷疑的反應,常常出現在婦產科醫師的門診。

這些準爸媽們雖然剛開始不太能理解為何超音波下的寶寶長得這般模樣,但是他們很快就愛上這樣的探險了。

因此,我們常常在看診的時候,被父母親問到他們下一次什麼時候可以再做超音波?看看寶貝有沒有長大一點了!孕婦們也常常聽說哪一家醫院或診所的產科醫師每次產檢都會作超音波,而不辭辛勞地趨之若鶩。

  這樣說來,我們婦產科醫師在產檢時對超音波這樣一個會讓準爸媽上癮的檢查,應該抱持怎麼樣的立場來說明呢?是否因為孕婦的好奇和要求就幫她做超音波呢?  筆者希望站在一個客觀的角度(雖然很難達到)來探討這一個問題,希望能提供讀者一些建議,好讓這些即將為人父母的年輕夫妻們,在面臨眾多醫療資訊與不同醫師的建議時,做一個對胎兒最好、最安全的選擇。

超音波──檢視胎兒的利器  首先,我們來談一談產檢的時候為什麼要做超音波?超音波是一種物理性的能量波動,最早是在西元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為了對付德軍的潛水艇而研發出的偵測型武器,之後經過了30幾年,這項科技才轉而為醫學科技效力。

婦產科在這方面的應用可說是遠遠超過其他學科,尤其是對胎兒生長、性別及先天性結構異常之偵測上,扮演極重要的角色。

  當一位女性懷孕時,除非是預先計畫性的安排,否則大多是下一次月經延遲1~2週之後才警覺到自己可能懷孕了,並且常常是經由藥房的驗孕試紙證實的,所以,第一次到婦產科報到的時間通常都是懷孕7~8週的時候。

這時,產科醫師會視情況安排第一次的超音波檢查,來確定胎兒是否是有心跳了。

  一旦確認胎兒是存活的,產科醫師會在4~8週後約孕婦回診作第一次的產檢,同時安排下一次的超音波檢查,利用懷孕12~16週的中間確認懷孕的胎數與胎兒的生長情形。

而對於高齡產婦(超過35歲)或有唐氏症高危險者(篩檢後危險比例高於1/270),也可利用這一次的產檢安排抽羊水的檢查,並檢視胎兒是否有先天性異常。

假如並非高危險群孕婦,則可以在12~16週的產檢後,過了20週以後再安排一次超音波,來詳細檢查胎兒是否有任何的發育異常。

  過去在沒有超音波診斷的時代裡,臨床上經常有誤診的情形發生,甚至延誤病情而導致孕婦的生命危險。

然而超音波的問世,使婦產科醫師對於懷孕的併發症與胎兒生長及異常有了嶄新的認識。

比方說,從胚胎期,也就是懷孕的開始到第8週的期間,除了觀察胚胎的存活以外,也可以診斷或排除子宮外孕的急症。

遠在30年前,在超音波既不發達也不普遍的年代裡,許多年輕的女性因為子宮外孕破裂,大量內出血而失去寶貴的性命。

如今這樣的案例幾乎已經在台灣絕跡了。

  過了懷孕前8週的胚胎期之後,就正式進入胎兒期,這一段是包含懷孕8~40週之間的時期。

這段期間除了確定胎兒數目、性別、發育情形、羊水量、子宮頸長度及胎盤位置以外,在妊娠20週之後,胎兒的各項器官結構已經完全成形且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