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生理狀況及照護重點白皮書 | 新生兒息肉

正常新生兒耳朵的位置為:耳朵上緣高於眼角往外拉的假想線。

有些寶寶一出生,在耳廓與險部連接位置的凸起處長有一小塊息肉,此息肉不具任何意義或影響, ...新手媽媽 嬰兒篇  新生兒照顧   新生兒生理狀況及照護重點白皮書生理狀況a.頭部  正常頭圍應在32~38公分之間,平均約34公分。

整個頭部佔身長比例的1/4,到了3個月的比例變為1/5,6個月大時是1/6,成人時則為1/7~1/8。

  為使胎兒容易通過產道,故頭骨未發育成型。

在頭頂處有一個勃動規律、柔軟微陷的菱形「開口」,稱之為「前囟門」。

前囟門正常在出生後16~18個月會關閉;另一在後腦杓部位還有一尺寸較小的開口,稱「後囟間」,約在出生後6~8週會關閉。

囟門塌陷警示寶寶有脫水之虞,囟門凸起則可能是腦壓增高的徵兆,應緊急就醫。

  頭形因受產道擠壓或真空吸引,會有不等程度變形或頭皮出現腫塊,一般會在產自然消失。

 b.耳朵  正常新生兒耳朵的位置為:耳朵上緣高於眼角往外拉的假想線。

有些寶寶一出生,在耳廓與險部連接位置的凸起處長有一小塊息肉,此息肉不具任何意義或影響,只要請醫師由根部綁起來,即會脫落。

  聽覺已發展完成,刺耳或巨大的聲響會讓其躁動和緩而單調重覆的聲音會讓寶寶的活動慢下來,甚至停止哭泣或睡著。

 c.眼睛  出生時通常是緊閉的,兩眼正常距離約2cm左右。

  眼珠會像洋娃娃般往另一邊動。

眼球肌肉因控制尚不熟練,無法準確對焦,故雖能隨物體移動,但無法注視一特定物體過久。

  視力在胎兒期早已發育完成,只因視力範圍在20cm以內,但僅限於正前方。

能辨明暗,喜歡看人的臉、眼睛及閃亮的東西,只能分辨紅、白、黑三種顏色,偏愛黑白對比的幾何形狀圖案。

  有些寶寶在眼白部分有些許血絲或紅點,此為生產時受到產道擠壓造成的微血管破裂,不須治療會自動恢復。

至於淚管須到1~2月才會發展成熟。

 d.頸部  頸部很短,皮膚充滿皺褶,因肌肉發育還未成熟,尚無法支撐整個頭部的重量,故在將新生兒由平躺姿勢拉起時,頭會往後垂,至3個月後始有力量穩住頭部。

  有些新生兒在脖子裡會長有幾顆直徑小於1公分的凸起,此為頸部淋巴結,日後會自行消失。

 e.四肢  和身軀比較,外觀看起來有點短小,而不論趴或躺,靜止時手腳都呈彎曲狀,活動時左右兩邊對稱。

因神經系尚未成熟,在沒有受外界刺激時也會偶爾出現抽動或揮舞的動作,哭或受刺激時則會顫抖,但只要大人用手抓住他就會停止抖動,應無大礙。

  雙手泰半保持握拳姿勢,有極強的抓握能力,指甲也長得很快。

腿部呈o型腿,腳掌呈扁平狀,長大後才會和一般成人一樣有腳弓。

 f.男性生殖器  陰莖頂端為尿道開口,但常被包皮覆蓋。

包皮下方有些許白色物質,上方則有小小粒硬硬的白點,這都是正常的現象,會自行消失。

兩側陰囊內應都可摸到睪丸,若摸不到則可能是隱睪症,若摸到鼓鼓的一團,則為疝氣,兩者均須就醫治療。

某一側的陰囊會出現水腫現象,幾個月後陰囊內的水分會自行消失。

 g.女性生殖器  一般陰唇和陰蒂會有點水腫,和身軀相比比例似乎顯得特別大。

尿道開口位於陰蒂後方。

有些寶寶在陰唇間會有白色乳酪狀物質,陰道則會出現白色黏稠分泌物或血絲(假性月經),此為體內突然失去母親荷爾蒙所致,通常1星期內會消退。

 h.腹部  外觀呈圓形,有點凸凸鼓鼓的。

臍帶於出生後1小時為藍白色且潮溼,剪斷後始乾燥萎縮,快者約4~5天,慢者約7~10天應會自然脫落,臍帶在乾燥脫落時有的會變白變乾,有的是變黑,並且在肚臍處出現褐色的黏稠泌物。

此都為正常現象,家長毋須擔心。

  新生兒胃容量為60~90cc,排空時間約為2~4小時,宜少量多餐。

 i.胸部  胸廓呈圓筒狀,前後與左右直徑幾乎相等,兩邊肋骨對稱。

剛出生時胸圍較頭圍小1公分,2歲前胸圍幾乎同等於頭圍,以後胸圍才會發展得比頭圍大。

  因受母親動情激素的影響,不論男女嬰兒,其乳房構造都頗明顯。

有些新生兒的乳頭甚至會分泌白色的乳汁,這是受到母親催乳素的刺激,為正常的生理現象在1個星期後會自行消失,不可去擠壓它,以免發炎。

  心臟跳動速律比成人快,正常每分鐘約120~140次。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