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肝炎 | b型肝炎會死嗎

據估計,全球每三人當中,就會有一個人曾經被B型肝炎病毒感染,而其中約有2.4億至3.5億人會轉變成慢性肝炎。

估計每年因B型肝炎死亡的人數約為75萬人。

2006年中國人口中B肝 ...B型肝炎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詳見醫學聲明。

如需醫療服務或可靠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B型肝炎電子顯微鏡下的B型肝炎病毒徵狀無症狀、黃疸、疲倦、小便黃赤、腹痛[1]併發症肝硬化、肝癌[2]常見始發於可能會在6個月後才能出現症狀[1]病程短期或是長期[3]類型病毒感染,肝炎病毒[*],皮膚感染[*],Hepadnaviridaeinfectiousdisease[*]肇因B型肝炎病毒,會透一些體液傳播風險因子藥物注射、性交、透析、和B型肝炎病患住在一起[1][4]診斷方法血液檢查[1]預防B型肝炎疫苗[1]治療抗病毒藥物(替諾福韋二吡呋酯、干擾素)、肝臟移植(英語:livertransplantation)[1]盛行率3.56億(2015年)[3]死亡數直接死亡人數65400人(2015年),>75萬人(共計)[1][5]分類和外部資源醫學專科感染性疾病(英語:Infectiousdisease(medicalspecialty))、胃腸學ICD-111E50.1ICD-10B16、B18.0、B18.1ICD-9-CM070.30OMIM610424DiseasesDB5765MedlinePlus000279eMedicine177632、964662PatientUK(英語:PatientUK)hepatitis-b-proB型肝炎[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B型肝炎(拉丁語:hepatitisB),中國大陸、新加坡譯作乙型肝炎,常簡稱B肝,是由B型肝炎病毒感染後,引起的肝臟急性或慢性發炎之疾病。

感染B型肝炎病毒的潛伏期,可從30天至180天不等,平均約75天[1]。

大多數人初次感染時沒有明顯症狀,而少數人會有急性症狀如噁心嘔吐、黃疸、疲倦、茶色尿以及腹痛等[1]。

初次感染造成的急性症狀,通常持續數週之後即會消退,極少數會造成死亡或嚴重併發症[1][6]。

嬰兒經由母親垂直感染B型肝炎後,有90%的機率成為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而5歲後才感染B型肝炎者,長大後只有不到10%會成為慢性帶原者[4]。

雖然大部分慢性肝炎患者沒有症狀,但卻有機會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2],亦為慢性肝炎患者死因的15%至25%[1]。

B肝病毒傳染途經為接觸到受感染的血液或體液,特別由血液感染占最大宗。

在B型肝炎盛行區,母嬰垂直傳染(英語:Verticallytransmittedinfection)以及兒童時期接觸傳染為感染族群的大宗。

相較之下非B肝盛行區,此疾病的傳染途經則主要為共用靜脈藥物注射針頭[1],消毒不完全的牙科醫療、刺青、紋眉、穿耳洞等。

其它B肝感染風險因子包括:醫護人員、輸血、腎臟透析治療,以及照護機構常住者[1][4]。

刺青和針灸曾經在1980年代造成許多B型肝炎感染的案例,而隨著消毒技術的進步此情況已經少見[7]。

B型肝炎病毒幾乎完全不會藉由握手、共用餐具、接吻、擁抱、咳嗽、噴嚏或哺乳等方式傳染[4],暴露感染風險後約30至60天可確診,包括檢驗血液中B肝病毒抗原以及人體產生B肝病毒的抗體[1]。

B型肝炎病毒是目前已知五種肝炎病毒的一種:A型、B型、C型、D型以及E型肝炎病毒。

自1982年B型肝炎疫苗問世之後,人們可以有效地預防B型肝炎病毒的感染[1][8]。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嬰兒出生後首日施打第一劑,接著需定期完成第二劑或第三劑甚至更多的接種,方能獲得最佳的疫苗保護力,估計可達95%[1]。

於2006年統計,全球約180個國家將注射B型肝炎疫苗列為國家的衛生政策之一[9]。

並同時要求輸血用的血液皆須接受B型肝炎病毒的檢驗,並且在性交時使用保險套可以預防感染。

在感染的初期,護理照護需視病患的症狀所調整。

若患者有可能會發展成慢性肝炎,則給予抗病毒藥物,如惠立妥(英語:Tenofovir)或干擾素,但這些藥物價格不菲。

若病情發展嚴重,惡化成肝硬化,則肝臟移植(英語:Livertransplantation)將會是可供選擇的醫療手段之一[1]。

如果生活作息維持正常,B肝相關檢驗指數均在安全範圍內,即被視為健康帶原者,與常人無異。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