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下顎痛、聽力下降,小心是顳顎關節障礙 | 咬合不正 耳鳴

保持正確姿勢:生活習慣如打電腦時的姿勢不正、咬嘴唇、吃飯等,都 ... 但顳顎關節障礙最終解決方法還是以行為治療為主,再輔以咬合板幫忙。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天下網路書店康健好書雜誌訂閱康健雜誌訂閱每日報首頁看文章醫療其他疾病耳鳴、下顎痛、聽力下降,小心是顳顎關節障礙收藏圖片來源/陳怡安瀏覽數117,0632017/03/09·作者/康健網站編輯·出處/Webonly放大字體你是否曾有過這種經驗:一遇到濕濕冷冷的天氣,下顎兩側就會特別疼痛?有時甚至嘴巴完全張不開,伴隨耳鳴上身?小心這些都可能是「顳顎關節障礙(TemporomandibularDisorder,TMD)」所引起的!顳顎關節障礙病人以15~45歲居多,其中女性發生率為男性的3~9倍。

可別小看顳顎關節,它所連結的不只是下顎與頭顱,更在顱、顎、頸的運動鍊之間扮演樞紐的角色。

也因此,它的症狀不只發生在嘴巴,例如嘴巴張不開、張大嘴會痛或發出「喀喀」聲,有不少病人提到耳鳴、耳朵脹、聽力下降,都可能是顳顎關節障礙所引起。

此外,頭痛也可能與顳顎障礙有關。

前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顳顎關節障礙門診主持人周孫隆提到,頭痛門診90%屬緊張性頭痛,或稱為肌肉性頭痛,可能就是長期咬緊牙關,使太陽穴附近的顳肌緊張收縮所產生的;這問題已受到重視,美國口腔顏面疼痛學會與國際頭痛學會已正式將顳顎關節障礙納入頭痛分類之中。

顳顎關節障礙的典型症狀:●冬天騎摩托車上下班時,下顎兩側就會特別疼痛。

●長期為失眠所苦的人,一天早上打哈欠時突然感到耳朵附近一陣疼痛。

●去做推拿後,發現嘴巴有時打不開,吞口水時還會聽見「咚」或「蹦」的巨大聲響,下巴偶爾還會左右搖晃。

●壓力太大,長達半年下顎失控,嘴巴張不開。

很多人會以為這可能是骨頭的問題,但前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顳顎關節障礙門診主持人周孫隆解釋,其實主要原因是骨頭和骨頭之間的纖維軟墊,也就是關節盤,發生變形、異位或破裂所造成。

做到6件事,才能治好顳顎關節廣告1.放鬆嘴巴:放鬆心情和肌肉、減少嘴巴的活動,就能增加身體組織自我修補、癒合的機會。

嘴巴真正放鬆是發生在打瞌睡時,因此不妨給自己一個短暫的瞌睡。

2.放鬆下巴與肩膀:把手高舉過頭,再放下,同時肩頸也就放鬆下來;同樣能學習放鬆的感覺。

◎推薦閱讀:(本文還沒結束,後面還有喔)耳鳴,是救命的警鈴!3.冥想:先讓自己處在一個放鬆的環境裡,有音樂、舒服的椅子,再試著想像一些大自然或能讓自己很自在的畫面。

4.保持正確姿勢:生活習慣如打電腦時的姿勢不正、咬嘴唇、吃飯等,都可能替關節及肌肉帶來額外的壓力。

5.睡好覺:前一天晚上如果睡眠品質不好,早上起床時就會感覺頭頸僵硬、痠痛,刷牙張口時有點困難,可能是因為你晚上牙關緊咬、磨牙所造成。

對顳顎關節障礙患者而言,「睡好覺」絕對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6.臨床檢查:有些醫師會利用生物回饋的儀器,測量患者的體溫、心跳、血壓,讓病人體會什麼是放鬆;如果患者有在放鬆,螢幕上就會顯示笑臉,愈放鬆,笑得會愈開懷。

患者也可以每隔10~15分鐘檢查自己的肌肉是否放鬆,然後慢慢拉長自我檢查的時間。

有顳顎關節障礙,該如何治療?廣告透過物理治療如冷熱敷、低能量雷射、經皮電氣刺激、注射肉毒桿菌,甚至牽引、按摩等手法,都能對疼痛有所幫助。

但顳顎關節障礙最終解決方法還是以行為治療為主,再輔以咬合板幫忙。

咬合板有點像拐杖的原理,對已經受傷的顳顎關節提供支撐,避免它繼續受傷,也讓受傷組織有機會復原、癒合。

醫師強調,戴設計正確的咬合板,不能戴了之後不痛就拿掉,一定要一直戴到覺得咬合板是多餘的,才算成功;隨著年紀愈大、身體機能逐漸退化,會需要兩年、甚至更久的時間來調整。

編按:此文為2017年發表,文中人、事、物背景或已有調整、變動,造成不便還請見諒。

推薦閱讀:康健知識庫│顳顎關節障礙這樣診斷>>別再咬緊牙關硬撐了,小心牙齒斷裂給你看磨牙怎麼辦?教你6招不再「咬牙切齒」什麼是頭痛?頭痛是各種疾病中最常見的症狀之一,不一定只有腦部疾病能造成頭痛(如:急性青光眼也會使患者頭痛),因此需要合併其他症狀做為醫師診斷參考的依據,如以才能達到正確治療的效果。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