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Days專欄] 學習三部曲:習慣、敏感、和制約學習 ... | 敏感化心理學

接下來,我們就先從「行為」上面來探討,習慣化(habituation)、敏感化(sensitization)、以及制約學習(conditioning) 這三個學習元素,其學習的 ...Home關於我們有話想對MMDays說?MMDays–網路,資訊,觀察,生活網路,產業,資訊,觀察,生活,電影,技術,新知,科技,媒體,趨勢,Web2.0[MMDays專欄]學習三部曲:習慣、敏感、和制約學習Jan24th,2008byMr.ThursdayPostedByMr.Thursday學習非常地重要,學習讓我們可以從不會一件事情、不知道一件事情,變成學會一件事情、知道一件事情。

如果我們從小是講中文,但是經過幾堂課的學習,我們可以學會英文;再經過幾堂課學習,我們可能學會日文;再經過幾堂課學習,我們可以學會更多語言。

其他領域的知識,我們只要肯學習,都可以慢慢學會,即使有所謂的學習的黃金年齡,但是活到老學到老,就算是學的慢,也是比完全沒有學習來得好!今天要和各位分享的主題,就是學習的三個重要元素:習慣學習、敏感化學習、以及制約學習。

  首先我們先來定義一下學習這個問題。

學習可能有很多種定義,不過在這邊為了說明方便起見,我把學習定義成「刺激–反應」配對的問題,也就是說,圖裡面中間打問號的長方形,就是代表一個具有學習功能的人、動物、或是機器。

這個有學習功能的物體,會在接收到某些「刺激」的時候,產生一些「反應」。

隨著時間變化,中間這個物體,還可以把新的「刺激」對應到新的「反應」,譬如說看到英文字(刺激),可以唸出來並且了解字的意思(反應)。

這種隨著時間來改變「刺激–反應」對應的能力,我就稱之為「學習」的能力!接下來,我們就先從「行為」上面來探討,習慣化(habituation)、敏感化(sensitization)、以及制約學習(conditioning)這三個學習元素,其學習的方法和機制是如何?習慣化學習habituation 習慣化學習常常發生,對我們也很重要。

習慣化學習可以讓我們適應一個環境,讓我們對於可預測的東西慢慢減少注意力,讓我們可以集中注意力在比較需要思考的事情上面。

習慣化讓我們把一些事情慢慢變成反射動作,減少思考所需要的負擔。

舉例來說:第一天看到學校的校門口,感覺非常新奇,學校門口的一草一木,都讓人印象深刻,注意觀察許久,很有新鮮感。

但是上學的第二天,反應就稍微少一點,上學第三天,再少一點。

一直到上學第N天,走過校門口的時候只是反射動作,一邊在想其他事情了。

再用剛才「刺激–反應」配對的架構來看,習慣化就如同下面所示:刺激:地地地地地地地地地地地地地地地地地地地地 反應: 球球球球球–球–球–球–球–球—-球—-球–這個例子就是說:原本我們看到「地」,會想繼續說「球」,變成「地球」。

但是如果一直反覆「地」,「球」的反應,就會慢慢減少,習慣化了。

這就是學習的一種方法。

敏感化sensitization 敏感化則是除了原來的「刺激–反應」的對應以外,多了一個刺激的參與。

這個多出來的刺激比較特別,是一個無條件的刺激(US:unconditionalstimulus),怎樣子的刺激叫做無條件的刺激呢?一些和生命生死攸關的刺激,一定會造成反應的刺激,就叫做無條件刺激,譬如說膝蓋反射,食與色等等。

原本重覆出現某個刺激,反應會慢慢地習慣化。

但是如果原來的刺激出現過程中,突然出現了無條件刺激,等於是突然有一道閃電經過,讓人注意力頓時增加,這個時候反應不但沒有習慣化變少,反而敏感化變多,之後即使沒有生死攸關的無條件刺激,對原來的刺激反應也會變的敏感了!刺激:地– 地–地–地–地–(啊!!!)地–地–地–地–地–反應:球–球–球–球–球———球球球球球球球球球球在經過攸關生死的無條件刺激(啊!!!) 之後,對「地」這個刺激變的比較敏感,「球」這個反應就變的比較多了。

接下來,讓我們看最後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制約學習。

制約學習conditioning 制約學習可以分為古典制約(classicalconditioning)和操作制約(operationalconditioning)。

今天我們先講古典制約就好。

或許我們都曾經聽過一個例子,就是一隻狗看到食物會流口水,然後我們在牠流口水前先搖鈴鐺,之後我們只搖鈴鐺沒給食物,那隻狗一樣會流口水,因為他已經制約學習了!所以在這邊,如果要用「刺激–反應」來解釋要如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