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力不足/ 過度活躍症 | 專注力不足評估政府

有甚麼病症可能與專注力不足/ 過度活躍症同時出現?跳至主內容Togglenavigation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主頁兒童成長及發展兒童發展問題焦慮症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自閉症譜系障礙腦麻痺動作協調障礙語言障礙讀寫障礙弱聽智力障礙視障主頁健康資訊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甚麼是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主要徵狀包括專注力弱、過度活躍和行為較衝動。

這些徵狀造成學習或社交上的困難,並可能導致情緒問題或自我形象低落,令患者在生活適應上出現重大問題。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對兒童有甚麼影響?專注力弱:患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兒童,比同齡的兒童較難維持專注力或投入活動。

他們容易受周圍環境影響而分心。

他們不留心聆聽,表現心不在焉,難以按照指示做事。

他們做事缺乏條理,比較善忘,常欠帶或遺失物件。

過度活躍/行為衝動:與同齡兒童比較,患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兒童活動量較高,經常離開座位、四處走動,或在座位內扭動身體,難以保持安坐。

他們說話較多,難以安靜地進行活動。

他們欠耐性、行為較衝動,難以排隊或輪候。

他們亦喜歡插嘴或搶著回答問題。

不同成長階段的臨床徵狀:嬰兒及學前期:學前期的主要徵狀為行為活躍。

兒童表現精力充沛,經常四處攀爬或走動。

有些兒童可能容易哭鬧和發脾氣,情緒反應過大,容易興奮或發怒。

部分兒童亦可能有睡眠問題。

學齡期:在這階段,專注力弱所帶來的問題逐漸明顯,兒童可能會在學業上出現困難。

他們難以專心上課,影響其課堂表現或學業成績。

他們行為衝動、自我控制力弱、不遵守規則,亦會造成社交上的問題,容易與朋輩起衝突。

部分兒童亦可能出現反叛或危險的行為。

青少年期:到了青少年期,專注力弱及行為衝動等徵狀仍然存在,但過度活躍的問題可能減輕。

不過,新的潛在問題可能會浮現,例如人際衝突、打架、濫藥等。

成年期:成年期的主要問題為專注力弱及行為衝動。

患者工作時較難集中精神,他們容易分心、生活缺乏條理、做事欠效率、欠缺耐性及行為衝動。

這些徵狀可能會一直持續。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有多普遍?流行病學數據顯示,每100名兒童之中,約有5人患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當中以男童較多,男女比例約為2比1。

至於成人方面,普遍率約為百分之二點五。

本港的數字與外國數據相近。

根據衞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的資料顯示,在2016年確診的新症中,男女比例約為3比1。

有關此症在本港的確實普遍率,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成因是甚麼?研究顯示,患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兒童,其腦部活動與其他兒童有異,尤其在大腦前額葉區、基底神經節和小腦等多個重要區域。

由於腦部負責執行功能的區域有異,患者的工作記憶、專注力、行為與情緒的控制、安排及組織能力均受到影響,以致呈現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徵狀。

雖然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發病原因仍有待研究,但有證據顯示此症與遺傳有關。

此外,母親於懷孕期間吸煙或酗酒、嬰兒早產及出生體重不足、曾患腦炎、中鉛毒、新陳代謝出現異常、腦癇症、腦創傷等,亦會增加患上此症的機會。

雖然生理因素是導致此症的主要原因,但心理及社會環境的因素(包括家人的協助、學校提供的調適及社會對此症的接納等),也會影響病情的嚴重程度及對生活的影響。

有甚麼病症可能與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同時出現?患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兒童可能同時患上其他發展障礙,例如讀寫障礙、發展性協調障礙、對立反抗症,或其他行為及情緒問題。

如何幫助患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兒童?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治療策略因兒童的年齡而異。

總括世界各地多年的大型研究,藥物治療及行為治療為現今國際認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對於六歲以下的學前兒童,行為治療是首選的治療方案。

如行為治療未能有效改善兒童的徵狀,便需考慮藥物治療。

至於六歲或以上的學齡兒童及青少年,如患者有較嚴重徵狀,藥物是較有效的治療方法。

資料顯示,藥物治療能有效改善兒童的專注力,並減低過度活躍及衝動等徵狀;而行為治療配合適當的教學方法,則可改善兒童的反叛行為及學習情況。

藥物治療:對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