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牙痛,還是三叉神經痛?就讓醫師告訴你~ | 三叉神經痛熱敷

臨床上見過不少人因牙痛發作,透過根管治療,甚至拔除疼痛的牙齒,還是難以解決牙疼的困擾,問題就在於它根本不是牙痛,而是「三叉神經痛」 ...閱讀全文0圖文提供/常春月刊2017年4月11日下午9:02【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常春月刊】牙疼怎麼治療都無效?很有可能不是牙齒在作怪。

臨床上見過不少人因牙痛發作,透過根管治療,甚至拔除疼痛的牙齒,還是難以解決牙疼的困擾,問題就在於它根本不是牙痛,而是「三叉神經痛」。

是牙痛,還是三叉神經痛?就讓醫師告訴你~你有想過陣陣酸疼的牙痛,問題根本不在牙齒,而是掌管臉部、口腔感覺的三叉神經痛嗎?國泰綜合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蘇亦昌表示,臨床上的確有發生民眾因為牙疼問題至牙醫就診,歷經根管治療,甚至拔除好幾顆牙齒後,發現疼痛依然存在,最後到神經外科檢查後,才被醫師確診為三叉神經惹的禍。

三叉神經痛常被混淆為牙痛三叉神經是腦部第五對顱神經,臉頰左右兩側各一條,分別掌管半邊臉的感覺及咀嚼相關之運動功能。

在拔牙或進行蛀牙治療時,牙醫師麻醉的部位,就是三叉神經末梢的分支,若以運動功能來看,三叉神經可以負責咀嚼相關的肌肉,而感覺功能,則包括臉部肌肉感覺、觸覺、溫度、痛覺等。

為什麼叫做三叉神經呢?蘇亦昌說,因為三叉神經有三大條分支,分別掌管眼神經、上顎神經以及下顎神經,從臉部的上到下,可約略分布在前額、臉頰及下巴的位置;三叉神經一旦受損,因上顎與下顎神經,剛好位於牙齒週圍,所以,常被誤以為是蛀牙,或是牙神經發炎壞死引起的牙痛,造成不少民眾白白犧牲了好幾顆牙。

三叉神經痛與牙痛怎麼區分?「該如何區分是三叉神經痛還是牙痛?」蘇亦昌說明,牙痛與三叉神經痛真的不好區分,以典型的三叉神經痛而言(若剛好是上顎或下顎三叉神經痛),會一陣一陣酸痛,尤其是當一陣風吹來、刷牙時、攝取過冷或過熱的食物,特別容易引起不適,而這些疼痛的感覺,剛好與牙痛症狀很相似,所以很不容易區分。

不過,若痛感超過嘴巴附近的範圍,譬如會痛到鼻部甚至是眼部位置,甚至伴隨脈搏跳動幅度變大,而痛得更劇烈,就要懷疑可能不是單純牙疼那麼簡單,建議往神經外科進一步檢查。

民眾可從以下幾個指標,來簡單檢視是牙痛還是三叉神經痛。

是牙痛,還是三叉神經痛?就讓醫師告訴你~◆疼痛範圍及持續度:牙痛通常比較局部,而且疼痛時間較長;三叉神經痛痛起來會連整個臉皮都痛,而且疼痛位置可能不限於上下顎區。

◆有無誘發因子:三叉神經痛經常伴隨其他的臉部動作而誘發,譬如說話、進食、刷牙、打呵欠、打噴嚏、吹冷風等;嚴重的牙痛雖然也會有誘發因子,但通常不會突然疼痛。

◆止痛藥有沒有效:一般止痛藥通常可以遏止牙痛感;三叉神經痛則較沒效,如果吃了止痛藥,牙痛卻絲毫沒有減輕,則要懷疑另有原因。

◆牙醫師判斷有無牙齒問題:若到牙科診所就診,牙醫師從牙齒外觀、X光影響都看不出蛀牙等牙齒問題,敲打牙齒也不會痛,則要懷疑非單純牙痛。

以臨床就診比例來看,還是以牙痛為最大宗,蘇亦昌提醒,因為難以用單一檢查項目診斷出三叉神經痛,通常會排除法。

建議民眾,若有牙痛問題先看牙醫為主,倘若牙醫師檢查後沒有牙科問題,或是治療仍無法緩解疼痛,才懷疑是否為三叉神經痛。

典型三叉神經痛,是血管壓迫神經所致造成三叉神經痛的原因眾多,最典型、也最常見的三叉神經痛,是因腦血管壓迫神經所導致,而且隨著脈搏跳動幅度越大,疼痛越是明顯。

有病患提出疑問:「腦血管本來就在應該的位置,為什麼會造成壓迫呢?」蘇亦昌解釋,最根本原因還是與血管變化有關,因為隨著年紀增長,血管開始扭曲,且因血管跳動幅度變大,就可能會壓迫到三叉神經,導致神經痛的發生。

常見的典型三叉神經痛,通常發生在單側,與壓迫神經的位置有關,疼痛的特色是劇烈、陣發性、短暫性,而且是一種誘發性的疼痛,譬如吹到冷風、吃了東西、吃冰、刷牙、洗臉,某些特定姿勢引起等,出現突如其來的電到、刀刺的酸痛,但幾秒、幾分鐘後就會停止,下次又突然發生。

所以,醫師也會建議患者,要記住特定的誘發因子,若發現做了某些姿勢或吃了某些食物,特別容易引起三叉神經痛,日常生活中就要避免這些因子的發生。

是牙痛,還是三叉神經痛?就讓醫師告訴你~腫瘤、硬化症、帶狀皰疹,也會導致三叉神經痛非典型的三叉神經痛的範圍就很廣了,只要疾病的類型會影響或壓迫到三叉神經,因而引起三叉神經痛時,都可歸類為非典型的三叉神經痛,以腦部腫瘤最為常見,像是三叉神經腫瘤、頭頸部腫瘤、口腔癌、鼻咽癌等,都可能侵犯到三叉神經;而結核菌造成的腦膜炎或是多發性硬化症,也有機會侵犯三叉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