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萎縮 | 外陰萎縮

A+醫學百科外陰萎縮症状條目頁面。

介紹外陰萎縮是怎麼回事,外陰萎縮的原因,外陰萎縮怎麼辦,如何治療等。

外陰萎縮是指一組女性皮膚、外陰黏膜營養障礙而 ...外陰萎縮跳轉到:導航,搜索A+醫學百科>>外陰萎縮外陰萎縮是指一組女性皮膚、外陰黏膜營養障礙而致的組織變性皮膚色素脫失的疾病。

長期以來,臨床醫生習慣將皮膚和黏膜變白、變粗或萎縮的外陰病統稱為「外陰萎縮」。

老年性外陰萎縮是由於皮膚營養障礙所致外陰皮膚黏膜全部或部分出現不同程度的皮膚組織減少及功能障礙而發生的萎縮性變化。

老年性外陰萎縮由於衰老、內分泌障礙、營養不良、慢性感染、中毒、先天性異常或神經營養功能障礙等所致;也可以是機械性長期壓迫、牽引或物理性因素如放射性損傷或化學性刺激所致。

一般在50歲以後出現。

表現為皮膚變薄幹燥,彈性減低而鬆弛,表面出現皺褶,汗腺萎縮,汗液減少、皮脂腺分泌減少,毛髮脫落變細。

此外可出現色素沉著和色素減退斑點,毛細血管擴張,細薄鱗屑及瘀斑,常伴有脂溢性角化、老年性角化病、老年性血管瘤、紫癜、皮贅、老年性彈力纖維病等疾病。

目錄1外陰萎縮的原因2外陰萎縮的診斷3外陰萎縮的鑒別診斷4外陰萎縮的治療和預防方法5參看外陰萎縮的原因(一)發病原因造成外陰皮膚萎縮的原因如下:1.原發性外陰萎縮絕經後的老年婦女,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其靶器官也隨之萎縮。

2.外陰白色病變亦稱為慢性外陰營養不良。

分為增生型、硬化苔蘚型及混合型。

其中硬化苔蘚型病變時間較長後,炎性病變使真皮彈性組織消失而纖維化,則陰蒂、小陰唇萎縮。

3.扁平苔蘚由白帶、搔抓等慢性刺激引起,常並發嚴重的萎縮性變化。

4.外陰白斑病是外陰黏膜的增殖性變,有10%~20%發生惡性變。

可能因創傷、炎症、過敏、感染等長期刺激而形成,最後亦可致外陰萎縮。

(二)發病機制1.原發性外陰萎縮表皮變薄,角質層亦變薄。

真皮有玻璃樣變。

皮下彈力纖維減少。

2.硬化苔蘚型營養不良病理特徵為表皮層過度角化甚至出現角栓,表皮萎縮變薄伴基底細胞液化變性,黑色素細胞減少。

真皮淺層水腫,膠原纖維結構喪失而出現均質化,真皮中層有淋巴細胞浸潤帶。

3.扁平苔蘚顆粒層增生,有過度角化及棘層肥厚。

真皮淺層有帶狀炎性浸潤,並侵入表皮,基底膜常有液化變性,上皮細胞退化可形成膠狀體。

4.外陰白斑症在肥厚期,上皮層增厚、角化,乳頭肥大並常陷入結締組織中。

在萎縮期,慢性炎症變化顯著,程度不同的水腫,上皮層下的彈力纖維幾乎完全消失。

肥厚期與萎縮期之間無明確界限,上皮層在一處可能顯著增厚,而在另一處則很薄。

有人建議:根據上皮層細胞增生間變程度,將外陰白斑症分為三級:Ⅰ級:上皮棘細胞增厚,乳頭陷入結締組織中,但細胞未見不典型改變。

Ⅱ級:出現不典型細胞,有散在的核分裂,並有上皮珠形成。

Ⅲ級:細胞有間變,大小不一致,有核分裂,具有與原位癌相似之改變。

外陰萎縮的診斷典型病例依據症状和體征即可診斷,但需依靠活體組織檢查,應在可疑病變處進行活檢,並多點取材,以排除惡變。

如能先用1%甲苯胺藍染色,再用1%醋酸溶液脫色,在不脫色區活檢,可提高診斷陽性率。

近年來對外陰病變也應用陰道鏡檢查,有助於排除癌變。

1.原發性外陰萎縮初起時外陰皮下脂肪消失,大陰唇扁平;繼而陰毛脫落,表皮枯萎,表面光滑,干而發亮。

呈蠟樣光澤,有時出現紅色小斑點。

小陰唇及陰蒂最終可能消失。

外陰有癢、燒灼或刺痛感,如有繼發感染,排尿也感疼痛。

陰道口因萎縮而狹窄,以致性交困難。

萎縮範圍可伸展至會陰體、肛門周圍,並致肛門括約肌張力降低,發生輕度大便失禁;由於萎縮亦可造成肛裂。

2.硬化苔蘚型營養不良主要症状為病損區發癢,病變累及外陰皮膚、黏膜和肛周皮膚,其中以陰蒂、小陰唇、後聯合處為最常見的病損部位。

外觀皮膚黏膜變白、薄、乾燥而易皸裂,失去彈性,陰蒂多萎縮、小陰唇平坦。

晚期皮膚菲薄似捲煙紙,陰道口狹窄,以致性交困難。

嚴重者似外陰切除術後狀,即「外陰乾枯」。

3.扁平苔蘚局部劇烈發癢。

在棕色潮濕的區域內出現臍窩狀區,表面粗糙、濕潤,並可見抓痕,前庭及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