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原因是什么,如何診斷和治療?-異食癖行為被 ... | 異食癖原因

異食癖行為被認為是嚴重的自傷行為,甚至會危及生命。

異食癖多發生于兒童,而且男孩比女孩多,導致兒童異食癖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因素,是一種心理失常的 ...文章用戶圈子话题異食癖(Pica),又稱異食癥、亂食癥,是一種飲食障礙,主要表現為至少一個月持續性地攝取非營養的物質,如泥土、頭發、涂料等。

異食癖行為被認為是嚴重的自傷行為,甚至會危及生命。

異食癖多發生于兒童,而且男孩比女孩多,導致兒童異食癖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因素,是一種心理失常的強迫行為,也與一些微量元素的缺失有關,成人也會出現異食癖[1][2]。

一、異食癖的表現(一)臨床表現[3]嬰幼兒和童年異食癖是指發生于要幼兒和童年期的一種進食障礙,特點為對非營養性物質如泥土煤渣、石頭、紙片、污物等,進行難以控制的咀嚼與吞食,有強迫特點。

因吞食的異物種類不同可導致鉛中毒、汞中毒、腸梗阻、腸道寄生蟲病、缺鐵性貧血、營養不良等并發癥。

本癥可獨立存在,也可以是更廣泛的精神障礙(如精神發育遲滯、孤獨癥等)的組成部分。

本癥多見于1.5~10歲的兒童。

本癥患兒通常自覺或不自覺地嗜食一些不作為食物和營養品的物質,并引以為樂,常見幼兒喜食煤渣、土塊、玩具上的油漆、泥土、墻灰、紙屑、沙子、毛發、肥皂、火柴、紐扣、衣服、被褥及毛巾等。

年長兒童吞食粘土、污物、動物的糞便、石頭、紙張等。

一般先咬,隨后吞食。

對較小的物品能吞咽下去,較大的物品則舔吮或放在口中咀嚼。

(二)案例案例一:有一名18歲的美國少女,連續5個月腹部絞痛,每次吃飯后就嘔吐不止,體重急降18公斤。

醫生為她進行了體檢,發現她的胃部聚集著一團密實而柔軟的東西。

經過詢問,這名少女多年來一直有吃頭發的習慣。

醫生通過腹腔鏡手術取出了這一整塊巨型胃石,它的長度約為37.5厘米,厚度和寬度約為17.5厘米,重約4.5公斤,仿佛一團干草垛[2]。

案例二:英國約克郡有一對姐妹,阿德勒和安妮塔,她們都是異食癬病人。

姐姐阿德勒喜歡吃蠟燭,妹妹安妮塔喜歡吃二手書籍。

阿德勒對蠟燭的偏好從童年就開始了。

她喜歡聞點火器的味道,后來開始咬一點蠟燭,直到一發不可收拾。

成年后,她最初每天要吃掉一根2英寸的蠟燭,吃蠟燭簡直成了她的精神支柱。

慶幸的是,雖然阿德勒已經吃掉了300根蠟燭,她的健康卻沒有出現任何問題[4]。

案例三:安妮塔的異食癖則開始于她懷孕的時候。

那時候,她喜歡聞舊公車票,后來,她發現舊書和舊公車票的味道相似,她就把舊書當成了食物。

根據她的品嘗經驗,越舊的書味道越好,為了尋找食物來源,她經常到慈善書店尋找舊書,然后將書做成義大利面的樣子,每天進食。

至于舊書上的細菌和灰塵,她完全不在乎[4]。

(三)并發癥由于吞食的異物不同,可產生以下并發癥[3]:中毒反應:包括鉛等重金屬引起的中毒反應堵塞癥狀:如食毛癖引起的腸梗阻。

熱量攝入過多:多見于食淀粉癖。

營養不良:用泥土、沙子等代替食物。

其他:如寄生蟲感染及牙損傷。

(四)診斷標準可以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的相關診斷標準由專業人員進行確診。

DSM-IV中,異食癖是屬于喂養和飲食障礙中的一種,其診斷標準為[1]:1.持續食用非營養物質至少一個月以上;2.食用的物質被認為是不應出現在其年齡水平;3.食用非營養物質的行為并不是患者所屬文化習俗的一部分;4.如果吃食行為僅發生在其他精神疾患(如智力障礙,廣泛性發育障礙,精神分裂癥)的病程中,則必須在臨床上給予高度重視。

在2013年出版的DSM-V中,相對于DSM-IV,反芻疾患及異食癖的診斷標準發生一些改變,規定這些診斷標準可以在任何年齡階段的個體身上出現。

(五)鑒別診斷[5]1.精神分裂癥、器質性精神病、嬰兒孤獨癥等這些疾病均可伴有異食癥狀,但各有其特殊的精神癥狀,如精神分裂癥的思維、感知、情緒障礙;器質性精神病的意識障礙和(或)智力、人格障礙;嬰兒孤獨癥的社交能力嚴重損害等,各有其特殊的表現可以鑒別。

2.重度精神發育遲滯除異食癥狀外,患兒的整個語言及運動功能均發育遲緩,智商低。

3.Kleine-Levin綜合征表現為發作性嗜睡,醒后食欲旺盛、狼吞虎咽,每次發作可持續數日至數周,有時合并有運動性不安、興奮、語無倫次、幻覺等,且多見于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