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eumatic Retinopexy) 之後視網膜下積水之轉移及延緩吸收 | 視網膜剝離氣體吸收

踓然對於視網膜剝離的病人,鞏膜扣壓手術仍然為主流,然而空氣填充 ... 兩天後之眼底檢查,經由灌入的氣體可見視網膜上半側已附著(圖一),但後視綱網膜下 ...►空氣填充術◄▲回雷射近視手術專論─專業論文清單空氣填充術(PneumaticRetinopexy)之後視網膜下積水之轉移及延緩吸收-2病例報告張朝凱 吳文權 鍾欽彬 陳南元SHIFTANDDELAYEDABSORPTIONOFSUBRETINALFLUIDAFTERPNEUMATICRETINOPEXY-TWOCASESREPORT-Chao-kaiChang,M.D.Wen-ChengWu,M.D.Chin-PinChung,M.D.Nan-YuanChen,M.D. ReprintedfromTransactionofOphthalmologicalSocietyoftheRepublicofChinaVol.30,pp.662~6661991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會刊第三十卷第 662~666頁抽印本中華民國80年12月發行   空氣填充術(PneumaticRetinopexy) 之後視網膜下積水之轉移及延緩吸收-2病例報告張朝凱* 吳文權 鍾欽彬 陳南元本篇論文報告兩個裂孔性視網膜剝離之病例,在經由空氣填充術(PneumaticRetinopexy)之後,產生了視網膜下積水之轉移,且轉移的區域逐漸擴大,久久未能吸收,並均已侵犯到黃斑部而影響視力。

病例一經由鞏膜扣壓手術(Scleralbuckling)之後病情獲得改善;病例二則失去追蹤。

由於這種後遺症較少報告,故提出來報告。

Keywords:PneumaticRetinopexy. 前言踓然對於視網膜剝離的病人,鞏膜扣壓手術仍然為主流,然而空氣填充術(PneumaticRetinopexy)由於手術過程較為簡便,手術費用較為經濟,因此仍為某些眼科醫師所採用。

然而,經由PneumaticRetimopexy所造成的後遺症亦有諸多報導(1~4)。

1998年Chan等學者提出一種新的後遺症即視網膜下積水之延緩吸收(delayedsubretinalfluidabsorption)簡稱D.S.R.F.A,而本院在過去一年間曾經發現兩個類似的病例特別提出來報告。

病例報告病例一病人為68歲的男性,於民國78年12月入院,其主訴為三天來右眼視力逐漸模糊,入院檢查右眼力祇剩下ND/60cm,眼底在顳側上半部發現有小裂孔合併視網膜剝離。

我們為病人做經結膜冷凍治療(transconjunctivalcryotherapy)後,灌入SF60.8c.c.,並要病人作正確的俯臥。

兩天後之眼底檢查,經由灌入的氣體可見視網膜上半側已附著(圖一),但後視綱網膜下積水卻轉移到顳側(圖二)。

一個星期後,後視網膜下積水已轉移到下半側,且剝離的程度逐漸加大,終於導致全視網膜剝離(totalretinaldetavhment)且合併眼壓過低(圖三)。

兩個星期後,我們為病人做鞏膜扣壓手術,並灌入空氣填壓,術後情況良好(圖四),半年後追蹤檢查,右眼視力已矯正到0.2,鞏膜扣壓的效果顯著,視網膜也附著良好(圖五)。

病例二病人為70歲的女性,於民國78年12月入院,入院檢查右眼視力僅存光感,水晶體有白內障病變,眼底在顳側上半部有小裂孔,且合併視網膜剝離。

我們先為病人做水晶體囊外摘除術並植入後房人工水晶體,再為病做經結膜冷凍治療(transconjunctivalcryotherapy),及灌入0.7c.c.SF6,並要病人作正確的俯臥。

術後一個星期,雖視網膜上半側仍附著(圖六),但再過一個星,視網膜絡於全部剝離合併眼壓過低(圖八),後來這個病人出院後即失去追蹤。

▲回雷射近視手術專論─專業論文清單討論自從1911年Ohm等學者對視網膜剝離病採用玻璃體內空氣填充的技術以來(5),空氣填充術(PneumaticRetinopexy)漸為人所採用(6~12)。

其中很多學者都有良好的臨床報告,如1987年HiltonG.P.在100例眼睛中所做的結果,有98%在六個月後得到視網膜附著的結果。

而在他所報告的後遺症當中,包括新生裂孔(NewRetinalbreak),增生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玻璃體飄浮物(Vitreousfloater)…等(13)。

1988年,Chan等人於空氣填充法提一種新新的後遺症,即後視網膜下積水之延緩吸收(Delayeds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