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轉移鼻咽癌復發 | 鼻 咽 癌復發 轉移

鼻咽癌轉移鼻咽癌復發Home/癌症治療與分期/鼻咽癌/鼻咽癌轉移鼻咽癌復發2110月鼻咽癌轉移鼻咽癌復發鼻咽癌轉移鼻咽癌復發鼻咽癌局部復發之治療放射線照射是治療鼻咽癌的主要方法,效果良好,但與所有癌症治療一樣,仍不免有少數復發的現象。

局部復發的鼻咽癌,再度體外放射治療國內仍然約有15~35%的五年存活率,但是第二次的放射治療很可能造成較嚴重的放射線傷害,因此病人需與主治醫師詳細討論。

鼻咽部復發的鼻咽癌,可考慮作顱底手術切除,有機會可完全切除,或考慮合併化學治療。

大致而言,傷口因放射線照射過癒合較慢,且顱底手術相當繁複,術前需與主治醫師詳細討論。

頸部殘留腫塊或復發,則施行頸部廓清術或放射治療。

總之,及早發現鼻咽癌復發,施以適當治療,病人較有第二次治癒的機會。

鼻咽癌轉移鼻咽癌復發之追蹤鼻咽癌病人完成治療後,宜定期追蹤。

腫瘤復發的病人約有80%是在兩年內發生,此後逐年遞減,超過五年以後,疾病復發的機會低於5%。

所以,前兩年追蹤回診應該較為密集,一般建議一到三個月回診一次。

兩年以後,約三到六個月回診一次。

在兩次約診之間,如有不適,則應儘速回診。

鼻咽癌經治療後容易復發的部位和治療前癌病散佈情況有關,主要包括鼻咽本身和其鄰近組織、頸部淋巴結、骨骼、肺臟及肝臟等。

因此,病人追蹤檢查應以上述部位為重點,除常規身體理學檢查外,鼻後鏡或鼻咽內視鏡、血液檢驗、EB病毒抗體之檢測、胸部X光常被列為例行檢查。

特殊影像學檢查,如電腦斷層掃瞄攝影、磁振造影檢查、骨骼同位素掃瞄或肝臟超音波檢查,一般需配合臨床需要來安排。

大致而言,治療完成時間愈久,檢查密集度和檢查項目就愈少。

鼻咽癌的遠端轉移鼻咽癌遠端轉移較常發生在骨骼部位,當發生骨骼轉移時,可能產生疼痛症狀,也可能發生骨折、脊髓壓迫,常以手術加以治療。

當有肺臓、肝臓轉移,會引發晐嗽、晐血、呼吸困難、右上腹部出現腫塊並產生疼痛。

遠端轉移為鼻咽癌復發的主要模式不少癌症會於癌病的原有位置復發,但大部分復發性鼻咽癌則屬遠端轉移,且平均於開始治療原位鼻咽腫瘤後1.1年復發。

「鼻咽癌的主要復發點不是鼻咽,而是身體的其他器官,且同時可於多個位置復發。

根據過往臨床數據及經驗顯示,鼻咽癌主要的復發點為中軸骨骼(如頸椎、腰椎、盆骨等位置;佔總復發患者的75%)、肺部(46%)及肝臟(38%)。

不同器官被復發腫瘤侵佔對患者預後有不同的影響,不少臨床數據亦指出,單一肺部轉移的整體存活率,相對較單一中軸骨骼或單一肝臟轉移為佳,其平均整體存活率約四年。

」鼻咽癌復發機會與確診期數相關由於鼻咽的位置十分隱蔽,加上早期病徵不明顯,即使病情惡化使頸部淋巴脹大,患者都不會感到痛楚,所以本港大部份案例的確診期數為中(第IIb期及III期)至後期(第IVa/IVb期)。

張文龍醫生表示:「鼻咽癌遠端轉移復發的高危期,為患者完成一線治療後的首3年。

此外復發的機會率亦隨確診期數而增加,例如第一期的遠端轉移復發風險約少於5%,但如病情已經惡化至IVa/IVb時,遠端轉移復發風險則會多於四成。

整體來說,鼻咽癌患者有10-30%遠端轉移復發的風險,而令整體根治率只有七成左右。

」鼻咽癌轉移鼻咽癌復發轉移之常見部位鼻咽癌是一種常見發生淋巴轉移和血行轉移的惡性腫瘤,自鼻咽部發生淋巴轉移時,第一個淋巴轉移站為咽後淋巴結,但理學檢查則不易偵測,第二站則是上頸部淋巴結,它位在頸部胸鎖乳突肌的內側面,然後順內頸靜脈往下蔓延或順第十一對顱神經往頸部後三角區侵犯。

由於鼻咽部是位於身體中線的解剖區,鼻咽癌不但容易往同側頸部淋巴轉移,也容易往對側淋巴轉移,所以臨床上兩側頸部淋巴轉移是頗為常見的。

血行轉移則會造成更廣、更遠的遠隔轉移,一般而言,遠隔轉移以肺臟、肝臟和骨骼較為常見,臨床上常以胸部X光檢查或胸部斷層掃描檢查偵測肺部轉移,以腹部超音波檢查偵測肝臟轉移,以同位素骨骼掃描偵測骨骼轉移。

 鼻咽癌症狀治療與鼻咽癌分期檢查總覽抗癌輔助品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