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後小腿痛,嚴重恐致「疲勞性骨折」 3招伸展、放鬆肌肉的 ... | 小腿骨頭酸痛

人體的骨頭也是一樣,過度訓練且骨架不正之下,產生多餘的應力作用在骨頭上,破壞大於修復之下,就會產生疲勞性骨折,因此不只小腿骨,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天下網路書店康健好書雜誌訂閱康健雜誌訂閱每日報首頁看文章專欄醫生這樣說跑步後小腿痛,嚴重恐致「疲勞性骨折」 3招伸展、放鬆肌肉的方式收藏瀏覽數71,9852019/01/04·作者/侯鐘堡·出處/Webonly放大字體(圖片來源:shutterstock)45歲的資深飛機維修技師,除了平日上班外,最愛的休閒活動就是假日到各地參加路跑比賽。

剛跑完10k比賽的他,這次與同事打賭,3個月內要完成全馬42k比賽,因此非常勤奮地加緊練習跑步,但越練越覺得小腿肚、小腿內側越來越緊繃。

直到練完後走路都會痛,才驚覺不對,趕緊就醫檢查,發現脛骨竟然有疲勞性骨折的現象,要徹底休息3~6個月,甚至平日移動也需要拄拐杖,才能復原。

什麼是跑者腿?這次來講跑者最常見的問題:小腿肚及小腿內側緊繃,也就是夾脛症=跑者腿=內側脛骨症候群(ShinSplint)大概沒有人跑步完,小腿不會緊繃的吧?其實緊繃有程度上的差別,有的人休息1、2天就好了,有的人使用滾筒,小腿都不會放鬆,有些跑者甚至放鬆時間大於跑步時間。

跑步後小腿痛——夾脛症以嚴重度而言:疲勞性骨折>夾脛症>小腿內側緊繃(主要是脛後肌,再來是比目魚肌)無論跑者,或需久站、久走的人,若合併有扁平足又跑步,常會造成足部緩衝吸收力不足,加上脛骨位置不良,就會造成深層小腿緊繃。

若是跑步不能休息,例如參加Garmin、Nike、Adidas、UA跑班,就會造成嚴重問題。

跑步會痛時稱為「夾脛症」,連走路都會痛時,極有可能是「疲勞性骨折」。

(圖片來源:堡醫師的運動傷害診療室)小腿肌肉有深淺之分,最外層是腓腸肌,往內是比目魚肌,深層是脛後肌、屈趾長肌。

前面兩個肌肉較表淺,使用滾筒等器具、伸展,較好放鬆,脛後肌就很困難了。

腓腸肌與比目魚肌,其實就是所謂的蘿蔔腿。

曾經有段時間女生為了美觀,風行打肉毒桿菌來消除蘿蔔腿,但是這畢竟不是很健康的行為。

脛骨深層肌肉群小腿肌第一層:腓腸肌(Gastrocnemius)第二層:比目魚肌(Soleus)第三層:脛後肌(Tibialisposterior)、屈趾長肌(Flexordigitorumlongus)、屈拇長肌(Flexorhalluxlongus)因為脛骨內側的深層肌肉位置特殊,一般人不易觸摸到,而且患者常搞不清楚哪裡痠痛,只感覺小腿深處不舒服。

夾脛症屬於累積性傷害,若未及時處理或置之不理,有可能非常嚴重。

脛後肌嚴重疲勞時,將無法拉起內側足弓,會導致後天性扁平足,最嚴重為脛後肌腱斷裂,像倫敦馬拉松選手張嘉哲就是個例子。

部分夾脛症因為長期壓力過大,導致骨膜發炎,局部血流增加,連一般步行都會感到疼痛且嚴重發炎,若遲遲未處理或休息不足,就會變成疲勞性骨折。

脛後肌的筋膜轉移痛模式非常像小腿肌緊繃,所以很多人以為放鬆小腿肌就夠了,而忽略脛後肌的問題,這就是最大的問題所在。

(圖片來源:堡醫師的運動傷害診療室)疲勞性骨折疲勞性骨折不同於一般骨折,一般骨折是由突然強大的外力撞擊造成,疲勞性骨折屬於「過度使用」的骨折,就像我們反覆折竹筷子,施加一個垂直於竹筷子纖維方向的應力,就算力氣不大,次數多了,竹筷子也會逐漸變形,甚至折斷。

人體的骨頭也是一樣,過度訓練且骨架不正之下,產生多餘的應力作用在骨頭上,破壞大於修復之下,就會產生疲勞性骨折,因此不只小腿骨,腳底的蹠骨在過度訓練後,也會發生疲勞性骨折的現象。

若是進展至疲勞性骨折就非同小可,甚至要杵拐杖、坐輪椅行走,完全無法踩地承重,需積極休息3~6個月。

堡醫師看過不少夾脛症患者,因為沒有充分休息、配合復健及足弓矯正,病況進展到骨膜發炎,甚至骨折。

疲勞性骨折─夾脛症 醫學檢查方式夾脛症臨床上可用X光或超音波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X光若已經嚴重到產生疲勞性骨折,X光可以見到骨折情形,如下圖(也有可能已經骨折,但是一開始看不到)(圖片來源:堡醫師的運動傷害診療室)超音波若無疲勞性骨折,可用超音波檢測夾脛症嚴重程度。

若脛後肌周邊持續有過多血流增加的情形,則可能是夾脛症。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