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病毒 | echovirus中文

本條目翻譯自英語維基百科,需要精通本領域的編者協助校對翻譯。

如果您精通本領域,又能清楚地將來源語言翻譯為中文,歡迎您協助參與校對與修訂 ...腸道病毒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提示:此條目的主題不是大腸激躁症。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1年2月27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本條目翻譯自英語維基百科,需要精通本領域的編者協助校對翻譯。

如果您精通本領域,又能清楚地將來源語言翻譯為中文,歡迎您協助參與校對與修訂,原文參見en:Enterovirus或維基數據。

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詳見醫學聲明。

如需醫療服務或可靠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腸道病毒病毒分類–未分級–:病毒Virus域:核糖病毒域Riboviria界:正核糖病毒界Orthornavirae門:小核糖病毒門Pisuviricota綱:小南嵌套病毒綱Pisoniviricetes目:小核糖病毒目Picornavirales科: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dae屬:腸道病毒Enterovirus模式種EnterovirusC種EnterovirusAEnterovirusBEnterovirusCEnterovirusDEnterovirusEEnterovirusFEnterovirusGEnterovirusHEnterovirusJRhinovirusARhinovirusBRhinovirusC脊髓灰質炎病毒柯薩奇B4病毒腸道病毒(英語:Enterovirus)又稱腸病毒,是一種主要寄生於腸道的正股單股RNA病毒,和人類及哺乳類的疾病有關。

雖然名為腸病毒,在人類卻很少出現腸道的病狀。

在病毒分類中,屬於第IV類的RNA病毒。

腸道病毒的命名主要以它的英文名稱「Enterovirus」的英文簡寫「EV」,再後綴以數字命名。

例如,近年在亞洲和北美洲流行、可以引起手足口病的EV71就是其中的一種。

常見的腸病毒有:克沙奇病毒(有A型23種與B型6種)、埃可病毒31種、造成小兒麻痺症的脊髓灰質炎病毒3種、以及不分類的腸病毒68-71型,共67種。

腸病毒在全球皆有分布,而人類是唯一宿主及唯一感染源。

腸病毒具高傳染性,主要經由兩途徑傳染,經由吃到被汙染的食物、水、玩具、口水等或經由呼吸道(飛沫、咳嗽等)傳染,故為了避免被感染應經常正確洗手尤其吃東西前一定洗手、不吃生食、兒童玩具經常清洗與消毒、室內保持良好的通風環境、流行期間避免到公共場所、感染者盡量在家休息至少3-5天,都是預防腸病毒感染有效途徑。

大部分的腸病毒感染之臨床症狀都是輕微的類流感症狀,如發燒、喉痛、頭痛、噁心等,典型的皰疹型咽峽炎及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有時亦可見。

皰疹型咽峽炎典型特徵為於咽峽部會出現潰瘍或小水泡。

手足口病典型特徵為在手、腳、口腔有隆起紅疹與水泡。

大部分的腸病毒感染都屬於自限型疾病,給予保守性的療法如控制發燒、疼痛及適當補充水分、足夠休息等即可控制病情。

但少部分兒童尤其是五歲以下兒童,腸病毒感染可能會併發重症以及大流行,尤其是感染腸病毒71型最多見,次為克沙奇病毒。

故如有皰疹型咽峽炎或手足口病之特異症狀,又合併出現以下重症症狀時應儘速就醫:1‧神經系統症狀包括嗜睡、意識改變、持續噁吐、肌躍型抽槒(myoclonicjerk)、急性肢體麻痺症候群或其他腦炎、腦膜炎症狀。

2‧心肺系統症狀包括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心跳過快、臉色蒼白、發紺、甚至心肺衰竭。

目錄1物種和基因序列1.1柯薩奇和埃可病毒1.2腸道病毒681.3腸道病毒71型1.4脊髓灰質炎病毒(小兒麻痺症病毒)2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3治療4參考文獻5外部連結物種和基因序列[編輯]腸道病毒是小核糖核酸病毒家族的成員,一個龐大而多樣的小RNA病毒組群,其特徵在於由單一的正鏈基因組RNA組成。

所有的腸道病毒包含約7500個鹼基基因組,並已知具有高的突變率由於低高保真複製和頻繁重組。

宿主細胞的感染後,基因組被翻譯成一個依賴帽的方式成一個單一的多蛋白,其隨後由病毒編碼的蛋白酶加工成的結構的衣殼蛋白和非結構蛋白,其主要涉及的病毒的複製。

腸道病毒屬包括以下12種:腸道病毒A(原人類腸道病毒A)腸道病毒B(原人類腸道病毒B)腸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