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臍膨脹別亂壓!臍疝氣大人小孩都會得,護理有撇步 | 臍疝氣

臍疝氣在新生兒階段相當常見,平均每3名嬰兒中1名有臍疝氣。

人體的肚臍周圍是由腹直肌所覆蓋,如果在這個區域的腹直肌較為薄弱或是沒有密合,當咳嗽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

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MamiBuy媽咪拜更新於2019年10月01日15:55•發布於2019年10月01日15:55•MamiBuy編輯部肚臍膨脹別亂壓!臍疝氣大人小孩都會得,護理有撇步內容編輯/VeraChen 臍疝氣症狀很好辨認,當孩童咳嗽、哭鬧時,就會造成肚臍膨脹、凸腫明顯,大多數孩童不用特別治療,只要注意護理清潔就會自行治癒;但還是有少部分人需要開刀…… 臍疝氣知多少?臍疝氣在新生兒階段相當常見,平均每3名嬰兒中1名有臍疝氣。

人體的肚臍周圍是由腹直肌所覆蓋,如果在這個區域的腹直肌較為薄弱或是沒有密合,當咳嗽、哭鬧和用力時,腹腔壓力上升,腹腔內的組織器官,通常是小腸或是腹腔內的網膜,可能在肚臍周圍向外凸出,形成臍疝氣。

臍膨脹(圖片來源:媽咪拜駐站專家-陳木榮.柚子醫師) 臍疝氣典型特徵特徵1. 寶寶哭鬧時,肚臍部位會更加凸腫明顯 特徵2. 臍疝氣大小不一,但很少有直徑超過2.5公分的,輕輕一壓可將凸出的肚臍推回腹腔內 特徵3. 大多數臍疝氣寶寶並不會有高燒、紅腫及疼痛不舒服 常見造成臍疝氣的原因1.生理性臍疝氣:為良性狀況,通常在一、兩歲之間自行消失。

 2.合併有臍膨脹的臍疝氣:腹腔的腸子等器官由肚臍的缺陷處冒出來,必需立即開刀治療。

 3.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不足:必需補充甲狀腺素。

 4.先天性代謝異常:特別是粘多醣儲積症、高雪氏症等。

 5.染色體疾病:如唐氏症。

 6.肌肉張力不足的疾病:如腦性麻痹、肌肉萎縮症等。

 7.其他會造成腹內壓力增加的疾病:如腹腔腫瘤、肝脾腫大、腸道後段阻塞造成的腫脹、接受腹膜透析的孩子等。

 成人也會發生臍疝氣與兒童的臍疝氣不同,成人臍疝氣不會自行消失,而且可能會隨時間惡化,大多需要手術治療。

患者以五十歲以後的婦女居多,例如妊娠、腹水、腹中的腫起物、肥胖等,引起腹壁的擴張,就會導致臍疝氣。

孕婦也會發生臍疝氣 臍疝氣如何治療?【孩童】1.臍疝氣缺口小於1公分:這種疝氣到了2歲大多會慢慢消失,不需特別處理。

 2.2歲過後臍疝氣未癒合:大一點的疝氣若沒有自行癒合,便需要在2~4歲進行手術,手術非常簡單,只要開一個不到半公分的小洞,將疝氣囊綁起來即可治癒。

 3.箝制型疝氣:雖然臍疝氣極少發生箝制(即凸出的腸管被卡在疝環處),但還是存在這種可能,箝制型疝氣會導致寶寶痛得大哭,嚴重甚至會腸管缺血或壞死,這種情況需要緊急就醫,並馬上進行手術。

 【成人】雖然成人臍疝氣處理起來比小兒臍疝氣更複雜一些,但依然屬於高成功率、低復發率的小型手術,建議直接諮詢外科醫生進行治療。

 小兒臍疝氣正確照護觀念1.防止寶寶用手指摳抓臍疝氣會造成肚臍凸出,因此這個部位較為脆弱,要預防寶寶用手指摳抓肚臍周圍,以免臍帶感染引發臍帶炎。

 2.肚臍清潔護理很重要洗完澡後以酒精消毒肚臍,先以棉棒沾取75%酒精擦抹肚臍周圍,接著再用棉棒沾取95%酒精一樣擦抹肚臍周圍,已達乾燥效用,也要避免讓肚臍包在尿布之下。

 3.留意寶寶生理變化要多多觀察寶寶的活動力食慾和排便狀況。

 4.多觀察肚臍狀況可以偶爾輕輕的推壓臍疝氣的位置,確認觸感還有周圍皮膚顏色是正常的。

多觀察臍膨脹狀況 5.寶寶穿著衣物要柔軟與臍部接觸的內衣柔軟,會減輕寶寶不適的感覺。

 6.不要迷信偏方不需刻意要拿硬幣或是其它東西壓住臍疝氣,這樣並不會讓它好的比較快,反而增加摩擦感染和接觸性皮膚炎的機會。

 #延伸閱讀:寶寶一哭肚臍就凸出來!臍疝氣3現象需開刀治療腸絞痛症狀「333」判斷法!舒緩有撇步  *本編輯部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媽咪拜(Mamibuy)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請以分享原網址之方式,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

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查看原始文章親子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