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蟲病﹝Ancylostomiasis﹞: @ 型、色、體、徵 | 鉤蟲種類

鉤蟲病﹝Ancylostomiasis﹞的臨床症狀輕重不一,與感染鉤蟲的種類、數量、時間和個人營養及免疫狀況有關。

絕大多數是無症狀的鉤蟲感染者。

一、貧血和循環系統貧血是鉤蟲病 ...關閉廣告型、色、體、徵(永康堂‧張老師)跳到主文「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

時感欠安,皆由於平常疏忽;現在康泰,不意味來日都是;隨時保養,才能夠永保健康。

部落格全站分類:職場甘苦相簿部落格留言名片公告版位~~永康堂經筋整體保健~~預約專線:09340202-65Skype:YCT0934020265地址:桃園縣平鎮市廣泰路295號Jan03Fri201408:30 鉤蟲病﹝Ancylostomiasis﹞: 鉤蟲病﹝Ancylostomiasis﹞:鉤蟲病﹝Ancylostomiasis﹞是十二指腸鉤蟲或美洲鉤蟲寄生於人體小腸所致的疾病。

它是嚴重危害我國人民尤其是農民健康的寄生蟲病之一。

臨床以貧血、營養不良、浮腫、腹痛及胃腸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

高發區有「黃胖病」之稱。

鉤蟲病﹝Ancylostomiasis﹞的傳染源是鉤蟲病﹝Ancylostomiasis﹞患者和感染者,鉤蟲感染在我國分佈極廣。

蟲卵隨糞便排出體外,在適當溫、濕度的土壤中孵化。

約1周左右經杆狀蚴發育成具有感染力的絲狀蚴,絲狀蚴接觸人體即鑽入皮膚,隨血液流經右心到肺,穿透肺泡毛細血管後循支氣管、氣管而達咽喉部,然後被吞入胃,構成鉤蚴移行症。

鉤蚴主要在空腸,少數在十二指腸及回腸中上段內發育為成蟲。

自絲狀蚴侵入皮膚至成蟲在腸內產卵約需50天,成蟲的壽命可達5~7年,但大部分於1~2年內被排出體外。

本病主要是經皮膚接觸感染。

農民赤足下地,幼蟲易鑽入皮膚而致病,故農村中感染率較高。

鉤蟲卵在低於5~10℃時易死亡,而25~30℃和濕潤土壤最適於蟲卵孵化和幼蟲生長。

【臨床表現﹝clinical_manifestation﹞】:鉤蟲病﹝Ancylostomiasis﹞的臨床症狀輕重不一,與感染鉤蟲的種類、數量、時間和個人營養及免疫狀況有關。

絕大多數是無症狀的鉤蟲感染者。

一、貧血和循環系統貧血是鉤蟲病﹝Ancylostomiasis﹞最突出的表現。

由於成蟲以口器咬住腸粘膜吸取血液,並經常更換咬吸點,同時分泌抗凝物質使傷口不斷流血,長期漫性失血造成鐵及蛋白質的損失,引起缺鐵性貧血及低蛋白血症;在重度感染後3~5月可逐漸出現嚴重的進行性貧血,病人有頭昏、眼花、耳鳴、乏力、勞動後心悸、氣促、記憶力減退、表情淡漠、皮膚蒼白或呈臘黃色等症狀。

長期嚴重貧血病人心臟可呈一般性擴大,心前區有吹風樣收縮期雜音,心率增速和血壓降低(舒張壓為甚)。

貧血屬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嗜酸粒細胞大多增高。

骨髓鐵粒細胞顯著減少或消失,血清鐵和鐵蛋白濃度降低。

二、消化系統:鉤蟲咬附小腸粘膜發生許多出血點和淺小損傷,可導致慢性炎症和胃腸功能紊亂,引起消化道症狀。

早期有食慾改變,上腹部不適等,症狀明顯者常有上腹部疼痛,噁心、噯氣﹝belching﹞等類似球部潰瘍或十二指腸炎表現。

嚴重感染者可出現異嗜如喜食生米、泥土等,多數病人有微量腸道出血,偶有併發消化道大出血,表現為持續性黑便。

三、其他:兒童期嚴重感染可有生長發育障礙,或併發心功能不全,周圍血可呈類白血病反應,孕婦嚴重感染可導致流產或死胎。

【診斷﹝Diagnosis﹞】:在流行區有赤足下地史以及貧血等臨床症狀應考慮鉤蟲病﹝Ancylostomiasis﹞。

糞便中檢到蟲卵為確診的依據,糞便中蟲卵數不多時,直接塗片的檢出率低,較可靠的方法是飽和鹽水漂浮法和鉤蚴培養法。

【治療﹝Treatment﹞】:一、驅蟲治療:驅鉤蟲藥物種類很多,但尚無較理想的藥物,需多次反復治療才能根治。

此外,農村鉤蟲病﹝Ancylostomiasis﹞患者大多伴有蛔蟲等多種線蟲感染,故以採用廣譜驅腸線蟲藥為宜。

如甲苯咪唑﹝Mebendazole﹞、噻嘧啶﹝Pyrantel﹞、丙硫咪唑﹝Albendazole﹞、左旋咪唑等,用法同治療蛔蟲病﹝Ascariasis﹞。

國內鉤蟲病﹝Ancylostomiasis﹞多系兩種鉤蟲混合感染,若用一種驅鉤蟲藥未驅盡時,可換用另一種藥物,藉以提高療效和減少副作用。
<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