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Like」文化下的身體畸形恐懼症(Body Dysmorphic ... | body dysmorphic disorder中文

身體畸形恐懼症(body dysmorphic disorder,BDD)或稱體象障礙,是一種精神障礙(Mental Disorder)。

BDD的患者過度關注自己的體像並對 ...Signin點「Like」文化下的身體畸形恐懼症(BodyDysmorphicDisorder)GladysBlogFollowApr17,2020·7minread健身室滿滿是打卡的人?由於疫情關係,多了人留在家中,不少朋友也說特別肩頸膊痛,因為個個在家閒來無事總習慣開手機看看。

沒了外出見面,Facebook、Instagram等社交平台更令忍不住去點開看看某某誰誰今天在做甚麼。

(我不會跟你說那杯400次咖啡我也有做,Switch的動森也有玩…)不修圖總是覺得那裏不對?雖然沒能夠天天外出,卻多了朋友在家打打卡,有的朋友更穿上平日逛街的衣服,打扮好自己,拍了一百張照片才選好那張「命中注定」唯美的照片。

然後用上3個或以上的修圖App把這修修,那改改色才按下「Post」制。

然後期待著手機傳來「叮」一聲的提示,某某讚好了你的照片!每天重複又重複,這個是不是你呢?據美國顏面整形重建外科醫學會(AAFPRS)統計,在2017年的整形患者中,有55%都是希望自己的自拍能變得好看,因為他們要上傳到社群軟體上。

他們認為,「社交平台文化效應」已經改變了以往要求整形的思維。

在「Like」文化盛行的社會中,大家比起其他時候更著重自己的外表,更執著於如果展露自己。

特別是成長在社交網絡盛行的社會中的青年人,更是把向外表現的「形象」看得比一切都要緊。

我也在點like文化下中毒嗎?甚麼是身體畸形恐懼症?在1891年,義大利醫師兼都靈大學(UniversityofTurin)學者恩里克·莫斯利(EnriqueMorselli)首次描述,也提出了「dysmorphophobia」(即畸形恐懼)一詞。

而身體畸形恐懼則在1987年被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中登錄為「障礙」(disorder)的一種。

身體畸形恐懼症(bodydysmorphicdisorder,BDD)或稱體象障礙,是一種精神障礙(MentalDisorder)。

BDD的患者過度關注自己的體像並對自身的「缺陷」,並進行過度誇張的臆想,每天花長時間思考他們的外表。

在大多數病例中,患者的關注的是一個或數個很小的或根本不存在的缺陷(在他人眼中甚至不覺得是一個問題)。

身體畸形恐懼症可能與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OCD)有一定的聯繫,二者有時也會同時發生。

身體畸形恐懼症這個名字雖然好像很少聽過,但其實並非罕見。

全世界約有1–2%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身體畸形恐懼症,而在社交媒體成群文化的社會中,更有不斷上升的趨勢。

BDD患者對自己身體嚴重不滿,為此在行為和情緒上產生過份反應,也因為這種過度關注,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極大的影響,患者通常會感覺沮喪、不安以及不合群,並且有較高的自殺率。

每個人的病因都不盡相同、通常生理、心理和環境因素都會有所影響。

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ianosticandStatisticalManualofMentalDisorders,5-thEdotion,DSM-5),身體變形障礙的症狀包括:專注於一種或多種其他人無法觀察到的外觀缺陷(Preoccupationwithoneormoreperceiveddefectsinphysicalappearancethatarenotobservabletoothers)重複性行為的表現,例如鏡子檢查,過度梳理等等方法去尋求放心,或為回應外觀問題而將自己的外表與他人的外表進行比較的心理行為(Performanceofrepetitivebehaviors—suchasmirror-checking,excessivegrooming,skinpicking,reassurance-seeking—orsuchmentalactsascomparingone’sappearancewiththatofothersinresponsetoappearanceconcerns)臨床上的重大困擾或功能障礙。

(Clinicallysignificantdistressorimpairmentinfunctioningcausedbythepreoccupation.)雖然一般來說,女性比較著重外表,但實際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