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 鸚鵡熱的病原-披衣菌 | 鸚鵡披衣菌症狀

鸚鵡熱 Chlamydiosis. 疾病定義 鸚鵡熱又被稱為飼鳥病。

病原為披衣菌Chlamydia psittaci。

包含家禽,牛馬羊狗貓天竺鼠等家畜,野鳥,寵物鳥,及人類在內的 ...首頁品種介紹解剖與生理營養與飼養管理鸚鵡常見疾病疾病診斷系統來信聯絡鸚鵡熱 Chlamydiosis疾病定義鸚鵡熱又被稱為飼鳥病。

病原為披衣菌Chlamydiapsittaci。

包含家禽,牛馬羊狗貓天竺鼠等家畜,野鳥,寵物鳥,及人類在內的動物,都可能感染鸚鵡熱,為一種人畜共通傳染病。

感染鸚鵡熱的鳥類,其口鼻的分泌物以及排洩物中,都可能帶有病原。

披衣菌在自然環境中,可存活數個月以上。

臨床症狀因患者的免疫力及披衣菌感染部位不同而異,輕則無明顯病症,重則死亡。

完全無症狀的患鳥,或者已轉為慢性病的患鳥,仍會不斷排毒,免疫力下降時則又會發病。

急性病症:較常發生於年輕鳥,臨床症狀包括:(a)肝臟,胃腸道症狀:食慾減弱,綠色或灰色下痢便,黃綠色尿酸,嘔吐。

(b)呼吸道症狀:槳液或膿樣眼口鼻分泌物,呼吸困難,結膜炎,鼻竇炎。

(c)其他如羽毛膨鬆,體重減輕及精神抑鬱等非特異性症狀。

慢性病症:肌肉無力,羽毛狀況差,偶有輕度的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狀,或者癲癇,後肢麻痺等神經症狀。

防治與處理方法口服Doxycycline25mg/kg每日服藥二次,連續給藥45天。

也可用50mg/kg每日服藥一次的口服劑量,但可能引起嘔吐。

新進的鸚鵡,應隔離30日檢疫,其間給予添加Chlortetracycline的食物。

檢疫完畢後,最好再繼續給藥15日。

※以上防治及處理建議僅供參考,若鸚鵡出現異狀請盡快找獸醫師,且勿自行投藥。

圖1.患病眼睛腫脹的虎皮鸚鵡。

圖2.鸚鵡熱的病原-披衣菌(Chlamydi)。

©2015國立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畜產經營研究室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