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要健康,壞菌應該愈少愈好?! | 腸 道 菌 疾病

菌叢生態有很大的緩衝能力,若在短時間內產生劇烈變化,可能是產生嚴重疾病或是使用抗生素導致細菌全被清除掉。

乳酸菌常見益生菌. 有些腸道菌可透過外在 ...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第68期出刊日:2014-10-15返回上一層腸道要健康,壞菌應該愈少愈好?!人體腸道內有上百兆隻細菌,目前了解的僅是其中一小部分,且所謂的好菌壞菌也很難定義。

對於腸道健康來說,重點不在好壞菌,而是如何維持好、壞菌的平衡。

 諮詢∕楊宏志(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科助理教授)、   粘曉菁(本會副執行長、臺大醫院家醫部兼任主治醫師)撰稿∕張雅雯、曾宇婷 23歲的思文,平時腸胃就不太好,動不動就拉肚子。

最近畢業季即將到來,更有參加不完的餐會,自助餐、麻辣鍋、日式、西式料理等。

某日聚會回來,夜裡肚子一陣一陣的劇痛還出現嘔吐、腹瀉、冒冷汗等症狀。

朋友建議他平時可以多吃些益生菌改善腸道健康,但是他上網查資料又看到有醫師對益生菌的療效存疑,不知該如何是好?  許多人腸胃不好,常拉肚子,就會想到是否是腸道內壞菌過多?其實腸道細菌是很複雜的生態,拉肚子也並非都是腸道菌的問題。

 一般人認為細菌上身會致病,不過在腸道卻是例外,腸道原本就存在很多細菌,因此又叫腸道共生菌,總數約有 一百兆隻,菌量隨著分布在不同的腸胃道位置而有所不同: 在小腸前段的空腸(jejunum)中,每克的腸道內容物中有100~1,000隻細菌;而小腸末端的迴腸(ileum)中,每公克約有107-108隻細菌;在大腸前端的升結腸中,則每克約有1011隻細菌。

 腸道菌與人體共存扮演重要角色 腸道菌負責人體很多功能,包括養分吸收、維生素的製造、免疫功能、膽汁分解、脂肪代謝,腸道菌都扮演重要角色,被比喻就像「另一個器官」。

 腸道存在這麼多細菌卻不會致病,主因是腸道菌與人體有一個共生生態體系,絕大多數腸道菌不會誘發太強的免疫反應,也侷限生存在腸道內,不會穿過腸黏膜、去了不該去的地方。

 腸道的免疫系統很特殊,像我們每天吃食物有很多蛋白質,人體對於不是身體的蛋白質會產生免疫反應、也就是過敏,但為什麼不會一吃食物就產生?這是因為腸道免疫系統會對腸道常見的抗原產生耐受性,對腸道共生菌也是一樣的道理,所以可以安然存在。

 人體中有超過2,000種以上的細菌,絕大多數是存在於胃腸道中,但這其中只有約100多種屬於已知的細菌,所以大部分的細菌在腸道中的作用並不清楚。

透過最新的基因體定序的技術,目前已經可以分析腸道菌的種類,主要分為兩大類共生菌:Firmicute(厚壁菌門,約占60-70%)及Bacteroidete(擬桿菌門,約占30~40%)。

這兩大類細菌就占了腸道菌的九成,另外有少數的Proteobacteria(變形菌門)、Actinobacteria(放線菌)、Fusobacteria(梭菌)以及Verrucomicrobia(疣微菌門)。

 腸道菌種不平衡恐致病 目前對於腸道菌有三大熱門研究主題,第一是探討與腸道疾病的關係。

有個特殊疾病叫「發炎性大腸炎病」,主要有「克隆氏症」以及「潰瘍性大腸炎」兩種。

透過老鼠實驗發現,若把腸道菌清除就不會產生這種疾病,可見腸道菌在這個疾病扮演重要角色,但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會產生這樣的病症,所以重點不單純在於腸道內有沒有細菌,而是跟腸道菌的不平衡有關。

 第二熱門研究主題則認為腸道菌跟肥胖和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胰島素阻抗等)有關。

目前推論的致病機轉可能和腸內菌種的多樣性變低,也就是腸道菌的不平衡,會產生較多的脂多醣(細菌產生的內毒素),同時腸道屏障受損,導致個體產生低程度的發炎反應,進而刺激肥胖細胞反應,造成脂肪堆積。

而此低程度發炎反應也造成胰島素阻抗,引發許多代謝性疾病。

 第三則是與其他器官的免疫系統相關,比如跟過敏或氣喘有關。

最近的研究指出,在過敏或氣喘的病人中,其腸道菌叢的組成,與健康人有所不同。

而且,在剛出生的時候,腸道菌叢的建立,與日後是否發生過敏或氣喘可能有關。

此外,研究發現不平衡的腸道菌也會增加息肉產生,因此包括大腸癌等,目前也被認為跟腸道菌的不平衡有關。

 正常來說,腸道菌可保護腸道不受外來病原菌侵擾,這是因為腸內菌和細菌有競爭關係,因此腸道菌叢多樣性高達到平衡狀態,對人體有害的壞菌就不容易增生。

臨床上有一種特殊狀況,可能導致腸道菌不平衡而引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