絛蟲 | 絛蟲症狀

絛蟲是人類寄生蟲之一,最常見的是豬肉絛蟲和牛肉絛蟲,這兩種絛蟲病從症状到診斷、治療都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豬肉絛蟲病是吃了含囊蟲的病豬肉而罹患的 ...絛蟲跳轉到:導航,搜索A+醫學百科>>絛蟲  目錄1絛蟲簡介2臨床表現3感染途徑4絛蟲病預防5治蟲妙方6驅蟲藥物7中藥治療8參看絛蟲簡介絛蟲,tapeworm,亦作cestode。

扁形動物門(Platyhelminthes)絛蟲綱(Cestoda)無脊椎動物,約有3,000種。

體長從約1公釐(0.04吋)到15公尺(50呎)餘,世界性分布。

寄生在某些無脊椎動物和各類脊椎動物如人、家畜和魚等的肝和消化道內,引起絛蟲病(cestodiasis)。

在其生活史中,有的只有一個宿主,有的除終末宿主外還需1或2個中間宿主。

兩側對稱。

有的由一長形節片組成,另有些種類則有一頭節,後有一列形狀相同的節片。

頭節上有吸盤,通常還有鉤,用於固著在宿主上。

通過表皮吸收食物,無口及消化道。

多數雌雄同體,常自體受精。

生活史複雜。

豬帶絛蟲(Taeniasolium或Taeniarhynchussolium)成蟲生活在人腸內;受精後每個妊娠節片可含多到4萬個含胚體的卵;節片隨宿主糞便排出,如被狗、駱駝、豬、猴或人等吃入,在消化道內孵出幼蟲(六鉤蚴);幼蟲穿過腸壁進入血管帶到身體各部分肌肉內,發育成囊尾蚴;若肉中的活囊尾蚴再被其他動物生食下去,則在這個宿主腸中直接發育成成體。

牛帶絛蟲(Taeniasaginata或Taeniarhynchussaginatis)世界性分布,終宿主是人,中間宿主是牛。

闊節裂頭絛蟲(Dibothriocephaluslatus或Diphyllobothriumlatum)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水域,侵入人和其他吃魚的哺乳動物,特別是狗和熊;受精卵隨糞便排到水中,孵出的幼蟲為小甲殼動物所吃,後者又被魚(鱒、鮭、狗魚和鱸)所吃,幼蟲在魚肌肉內結成包囊;哺乳動物吃魚後,幼蟲在腸內發育為成蟲。

扁形動物門的1綱。

全部營寄生生活。

成蟲寄生於脊椎動物,幼蟲主要寄生於無脊椎動物,但也有以脊椎動物為中間宿主的。

除單節絛蟲外,所有的絛蟲體均分節,由頭節、幼節、成節和孕節組成1條帶狀鏈體,成蟲的身體約有2000節,其中的孕節不斷地在脫離母體,母體也不斷地生產新的節,每一節都可以發育成新的個體,如果人類有這樣的生育能力,則一個人天生下的嬰兒就可以擠滿整個紐約市!絛蟲廣泛地寄生於人、家畜、家禽、魚和其他經濟動物的體內,引起各種絛蟲病和絛蟲蚴病。

絛蟲頭節實際上是吸附器官,又稱附著器,其結構有吸盤型、吸槽型和吸葉型等。

一般頭節的頂端具有吻突,吻突上有的具鉤。

有的吸盤或吸葉表面亦具小鉤,起加強固著的作用。

頭節的後端為纖細的頸部,功能是產生新的體節。

絛蟲沒有消化器官,全靠體表微毛吸收宿主營養。

絛蟲是一種巨大的腸道寄生蟲,普通成蟲的體長可以達到72英尺。

絛蟲的肌肉系統很發達。

體表皮層密生微毛,下有薄的環肌,環肌之下有縱肌兩層,外層與內層之間為皮下基質。

縱肌之下為橫肌。

橫肌與皮層之間稱皮層區,兩層橫肌之間稱髓質區,重要的生殖器官都在髓質區內。

神經系統:在頭節有神經節與橫神經相連,組成中樞神經系,由此向後發出1對縱神經干,直到蟲體最後的體節。

排泄系統:在頭節中有環排泄管,由此兩側發出2對背、腹排泄管,直至體的末端。

每個體節的後緣各有橫管與腹排泄管相聯。

此外,蟲體組織中有許多焰細胞,各有小管通於腹排泄管。

排泄系統具有平衡調節水分的功能。

絛蟲多是雌雄同體,只有個別種類雌雄異體。

每個體節均有發達的兩性器官。

雄性器官包括睾丸、輸精管、陰莖、陰莖囊和貯精囊等。

雌性器官包括卵巢、輸卵管、受精囊、卵黃腺、陰道和子宮等。

卵膜的周圍有梅氏腺。

孕節內性器官多已退化,只有子宮充分發育並佔據整個體節,內含許多蟲卵。

生殖孔多開口於體節的一側或兩側,但假葉絛蟲雌雄兩性的生殖孔開口於體節中央的腹面。

絛蟲有四類,豬肉絛蟲和牛肉絛蟲最為常見,這兩種絛蟲屬帶狀絛蟲,長得很像,體扁且長像鞋。

豬肉絛蟲長2~4米,牛肉絛蟲可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