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防疫飲食守則:「三不、三吃」打造食力 | 肺炎飲食禁忌

飲食佔據了日常生活三分之一的時間,在肺炎疫情讓全世界人心惶惶之際,試著透過「三不、三吃」的飲食原則保護自身健康。

標籤: COVID19 ...你該搶的不是口罩,防疫還可以這樣做!新冠肺炎防疫飲食守則:「三不、三吃」打造食力特別報導你該搶的不是口罩,防疫還可以這樣做!新冠肺炎防疫飲食守則:「三不、三吃」打造食力2020/03/13,評論TNLBrandStudioSPONSOREDPhotoCredit:ShutterstockTNLBrandStudioTNLBrandStudio是關鍵評論網集團的內容行銷團隊,隸屬於關鍵評論網業務與行銷部門。

我們協助各品牌,利用集團旗下媒體優勢,進行各種內容與整合行銷專案。

我們擅長企劃、採訪、編輯與製作文字、圖表、影音與社群活動。

※本帳號刊登內容,為業務與行銷部門製作,並且沒有品牌客戶贊助※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造成的肺炎疫情,從去年12月延燒至今仍不見趨緩,國際間的確診案例也持續上升。

因許多病例曾至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活動,目前輿論皆將病毒爆發源指向此處。

華南海鮮批發市場是一個以販賣「野味」聞名的水產批發市集,例如蝙蝠、穿山甲等野生動物。

此外,因COVID19基因相似寄宿於蝙蝠身上的冠狀病毒,也有病毒帶源者食用蝙蝠後導致疫情爆發的傳言。

PhotoCredit:Unsplash關於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的起源眾說紛紜。

(圖片僅供示意)肺炎之亂引發的全球恐慌,一切可說是從「食」開始。

除了憂心忡忡、搶購口罩之外,不妨再次拾起「食」這個日常議題,洞察如何從生活中的飲食習慣、食品相關資訊查核,打造防禦病毒入侵的「食力」。

預防新冠肺炎,「三不」飲食原則在飲食習慣上,有「三不」建議。

首要是「不要食用生食」,確保食物煮熟了才下肚。

因病毒的存活條件其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容易,不僅離開活體細胞後存活不久,且不耐高溫。

這也是病毒型流行性感冒普遍好發於冬季的原因。

此外,也建議在網路上直接向在地小農、原產地訂購食材;一般實體超商架上的食材,通常還須經過批發商、物流運送,最後才上架於門市中供其他顧客挑選。

向原產地訂購食材,可減少食物運送過程與外界的接觸。

接下來是「不要相信網傳偏方」,自從疫情爆發後,網路上遍布許多宣稱能夠治療新冠肺炎的偏方。

比如食用大蒜、維他命C等,甚至連食用漂白劑、牛尿與牛糞能治療肺炎等誇張流言皆存在。

日前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頒布查核報告,破解許多網路謠傳的治療法。

目前台灣尚未量產任何治療新冠肺炎的藥物,食用網傳偏方不僅無效,更有可能導致食物中毒。

PhotoCredit:Pexels防疫期間採購適量食品即可,勿過度囤積。

最後一點,「不要過度囤積食物」。

自從加拿大首席衛生官譚詠詩提出民眾應該在家中準備一週份的食物與生活用品之後,不少國家皆開始出現食品搶購潮。

但囤積過多食品有三點值得注意的問題:一是食物的保存期限,比如大米只能囤放一年。

二來,過度囤積食品將引發如同口罩搶購風潮的道德問題:「需要的人買不到」。

最後,貨架被掃空所散發的末日感與過度的危機意識將導致社會不穩定。

在政府透明公開疫情資訊的情況下,民眾更應將心比心、彼此互助。

飲食防疫「三吃」:如何吃出免疫力目前國內許多確診病例在提供適當的支持性醫療處置後,多半能順利康復。

而死亡病例的病患通常本身便具有潛在性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腎功能不全等;可見維持身體免疫力也是防疫相當重要的一環。

從飲食防疫的角度來看,最實際與正向的作法莫過於自行在家烹煮料理,確保每日攝取足夠的營養素,調節免疫力、減低群聚感染風險之外,或許還能培養一個新興趣、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想自行料理出營養均衡的飲食菜單、養成防疫飲食習慣,以下提供三項飲食安排的建議:每日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國健署建議日常飲食盡量包含全穀雜糧類、蔬菜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水果類,以及油脂與堅果種子類。

如果平常來不及準備,至少挑選不同顏色的蔬果入菜。

例如富含維他命A、B、C、E的深綠色蔬菜,如菠菜。

而紅、橘或黃色蔬菜,如胡蘿蔔、甜椒、南瓜、地瓜等,則含有大量的β胡蘿蔔素。

飯後水果、點心選擇:人體有七成左右的免疫細胞聚集在腸道,含有豐富益生菌的無糖優格是整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