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總動員:伊波拉病毒有疫苗了| 黃怡/ 時間的秘密| 獨立 ... | 伊波拉病毒電影

電影《危機總動員》(Outbreak)1995年3月全球首映第一個週末,便創下1 ... 致死率曾高達9成的伊波拉病毒,疫苗已在2019年12月正式登場。

國際危機總動員:伊波拉病毒有疫苗了作者黃怡2020-03-12致死率曾高達9成的伊波拉病毒,疫苗已在2019年12月正式登場。

圖片來源:WHO。

電影《危機總動員》(Outbreak)1995年3月全球首映第一個週末,便創下1千3百多萬美元的紀錄。

它的成本是5千萬美元,最後票房卻高達將近2億美元,而且1億2千多萬美元來自美國以外的地區。

《危機總動員》是驚悚片,卻不僅以情節聳動做為號召,它預言:我們將面臨與恐怖病毒的生死對決,若不戒慎恐懼,人類未必會是贏家。

記得導演沃爾夫岡彼德森(WolfgangPetersen)嗎?他曾拍過《從海底出擊》(DasBoot,1981)、《空軍一號》(AirForceOne,1997)等傑作。

這位擅長災難片的德國名導演,在拍攝《危機總動員》時的筆法卻十分輕巧,因為劇本的本身已足夠沉重:人傳人的疫區是個2,000人口的小鎮,被軍方重重封鎖,由於此病沒有解藥,恐怕變成全國性甚至全世界性大流行,美國總統遂下令以炸彈夷平。

《危機總動員》片中的病毒名字是「莫他巴」(Motaba),一隻染上病毒的中美洲白面猴被走私到美國,帶進該小鎮的寵物店,引起連環感染。

醫院爆滿,病患死前發高燒、喉嚨疼、全身肌肉及關節痛、頭痛欲裂、嘔吐、腹瀉,末期拉出像瀝青般的黑色血便……遺體解剖發現,他們的肝臟、腎臟受損嚴重。

經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比對,發現該病毒曾肆虐非洲,造成數百人死亡,且曾因此有一隊駐守疫區的軍隊被空炸殲滅。

「莫他巴」就是「伊波拉」,《危機總動員》劇本是普雷斯頓(RichardPreston)的暢銷名著《伊波拉浩劫》(TheHotZone:ATerrifyingTrueStory,侯萍譯,輕舟出版社,1996)改編而成。

該書出版於1994年,連續61週美國書籍排行榜冠軍。

早在1992年,普雷斯頓曾在《紐約客》雜誌發表一篇報導,寫的是伊波拉病毒1989年入侵美國維吉尼亞州瑞斯頓(Reston,距離華盛頓首府僅24公里)的經過,立刻被福斯電影公司買下版權。

華納公司沒有競標成功,只好在《伊波拉浩劫》還在寫作時先預約該書的電影版權,然而事後卻評估自身沒有充份的拍攝條件,於是請人改編為虛構的故事,拍成《危機總動員》。

在電影史上,從紀實報導改編為虛構作品的例子不多,頂多是在史實上添加若干戲劇性情節,而《伊波拉浩劫》的原本讀者眾多,到了電影院,才發現這是一部與原作大不相同的作品。

至於福斯公司依照《紐約客》文章所改編的劇本,在華納公司快手快腳拍成電影之後,只好黯然放棄,直到將近30年後,2019年才由國家地理雜誌投資,拍攝成6集的迷你電視劇系列,在該年年底推出。

《伊波拉浩劫》根據瑞斯頓事件前後的一些相關狀況寫成。

當地負責進口供應實驗室食蟹猴的公司,在他們的中途留置所發生猴瘟,不斷有猴子死亡。

駐所醫師查報美國疾病管制及預防中心檢體比對,以為是猴子的一種出血症(simianhaemorrhagicfevervirus,SHFV)。

此事引起美國陸軍傳染病醫學研究所注意,帶回死猴遺體,卻發現牠們血液中的抗體對伊波拉病毒有反應,於是將留置所中的178隻猴子全部安樂死。

留置所中的6名工作人員陸續發病,卻也都痊癒了。

他們血樣中都含有伊波拉病毒的抗體,研究人員認為這是伊波拉的異變種。

它是目前伊波拉病毒的6個亞種之一,稱為瑞斯頓伊波拉病毒。

瑞斯頓事件的食蟹猴來自菲律賓,但是無論菲律賓或美國,在瑞斯頓事件之前都沒有發現感染事件。

這種起源自亞洲的瑞斯頓伊波拉病毒,雖然猴子感染致死率極高,但對人的影響較小,後來在美國賓州、德州及義大利,都發現過豬隻感染瑞斯頓病毒。

2020年發源於中國武漢的新冠狀病毒肺炎大流行,因為武漢封城至今,阻絕了許多原可能外溢的病毒帶原者,讓西方媒體突然想起了《危機總動員》這部電影。

虛構的故事如今成真,只不過電影中加州的2,000人小鎮,在現實中是2,000萬人口的武漢市。

《危機總動員》與《伊波拉浩劫:血疫》電視迷你劇集。

伊波拉出血熱對於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國家,仍為現在式。

圖片來源:WHO。
<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