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離性身分疾患 | 人格分裂

分裂出的人格之間知道彼此的存在,稱為「並存意識」(co-consciousness)。

如果並存意識較好的,他們甚至可以進行內部溝通/會議,或進行外部會議(如果人格 ...解離性身分疾患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關主題的編者參與及協助編輯。

請邀請適合的人士改善本條目。

更多的細節與詳情請參見討論頁。

此條目的語調或風格可能不適合百科全書的寫作方式。

(2015年7月2日)請根據指南協助改善這篇條目,請在討論頁討論問題所在及加以改善。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和日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19年8月26日)若您熟悉來源語言和主題,請協助參考外語維基百科擴充條目。

請勿直接提交機械翻譯,也不要翻譯不可靠、低品質內容。

依版權協議,譯文需在編輯摘要註明來源,或於討論頁頂部標記{{Translatedpage}}標籤。

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詳見醫學聲明。

如需醫療服務或可靠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提示:此條目的主題不是思覺失調、人格解體障礙或離解。

解離性身分疾患同義詞多重人格障礙藝術家對一個具有多個「分離的人格狀態」的人的解釋症狀至少有兩個截然不同且相對持久的人格狀態,難以記住某些事件[1]併發症自殺,自我傷害[1]病程長期[2]肇因兒童創傷(英語:Childhoodtrauma),治療誘發[2][3]診斷方法根據臨床標準[2]相似疾病或共病重性抑鬱障礙,躁鬱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思覺失調,人格障礙,轉化症(英語:conversiondisorder)[1]治療支持性療法,心理治療[2]盛行率~2%的人[4]分類和外部資源醫學專科精神病學ICD-9-CM300.14eMedicine916186[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解離性身分疾患,是一種心因性障礙,常與思覺失調症搞混,較早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版本將其命名為多重人格障礙(MultiplePersonalityDisorder,MPD),後來改稱解離性身分疾患(DissociativeIdentityDisorder,DID),多重人格即具有超過一個人格存在(若只有兩個則稱為「雙重人格」),就有如「在一個身體裡住著好幾個靈魂」。

長久以來,很多人包括精神科醫生、心理學家、社工以為多重人格是非常之罕見的疾病,其實不然,只是由於太多臨床工作者都缺乏正確認知,以致不少誤診情況,再加上一般人的諱疾忌醫和迷信等等,所以很多個案都漏報、少報。

正如瑪蓮娜·史坦伯格(英語:MarleneSteinberg)的《鏡子裡的陌生人——解離症:一種隱藏的流行病(英語:TheStrangerInTheMirrorDissociation-TheHiddenEpidemic)》所言,解離性障礙其實是一種隱藏了的流行病,而多重人格只是其中一型而已。

目錄1臨床症狀2成因3傳統的治療方法4ICD-10-CM疾病診斷代碼5另見6參考文獻7外部連結臨床症狀[編輯]多重人格患者的每一個人格都是穩定、發展完整、擁有個別思考模式和記憶的。

分裂出的人格包羅萬象,可以有不同的性別、年齡、種族,甚至物種。

他們輪流出現控制患者的行為。

分裂出的人格之間知道彼此的存在,稱為「並存意識」(co-consciousness)。

如果並存意識較好的,他們甚至可以進行內部溝通/會議,或進行外部會議(如果人格間進行外部溝通/會議時,在旁人看來會像是個自言自語的瘋子);也有一些情況,人格之間並沒有察覺到彼此的存在,這會導致嚴重的「遺失時間」現象。

原人格不一定是主人格。

原人格即未產生多重人格前的原始人格,而主人格則是在平常大部份時間主宰身體的人格。

雖然原人格通常也會是主人格,但也有原人格仍然停留於兒童時期,身體則交由會長大的主人格管理的情況。

原本的人格不知道「他們」的存在的情況下,即使發現自己的記憶有截斷(記憶斷層)的現象,也無法知道自己有多重人格。

也有一些嚴重的個案,原人格甚至「沉睡」十多年,但分裂出的人格中往往會有一個是知道所有事的,如果這個人格願意合作,治療人員就能從中得知許多有益的資料。

另外,多重人格患者發生記憶斷層或人格強硬地想出現時有可能伴隨強烈的頭痛。

[需要更好來源][5]哈佛大學心理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