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十大疾病衛教:家人得了思覺失調症怎麼辦? | 思覺失調家人

思覺失調症的好發年齡,男性是15~25歲,女性是25~35歲。

有些病人在病發前幾年會出現個性改變、社會功能退化,但無明顯精神症狀的前驅期,這時家長很 ...download前往主要內容區塊:::搜尋進階搜尋國軍高雄總醫院回首頁網站導覽EnglishRSS常見問答院長信箱雙語詞彙目錄認識我們PROFILE&INFORMATION醫療團隊MEDICALTEAM便民服務SERVICE衛教專區HEALTH聯絡我們CONTACTUS:::院刊院刊:::目前位置:首頁>院刊>103年11月58期>文章內容103年11月58期返回103年11月58期住院十大疾病衛教:家人得了思覺失調症怎麼辦?     思覺失調症的好發年齡,男性是15~25歲,女性是25~35歲。

有些病人在病發前幾年會出現個性改變、社會功能退化,但無明顯精神症狀的前驅期,這時家長很難熬,到底怎麼一回事?要不要服藥?等到症狀出現並經確診後,又是長期煎熬。

而社會大眾對思覺失調症瞭解仍有限。

畢竟,這是污名化最嚴重的精神疾病之一,也不像憂鬱症、躁鬱症有很多知名的病人願意出面談發病與治療的過程。

思覺失調症很可能是一生的事情     如果確定罹患思覺失調症,病人很可能需要一輩子服藥、接受親人的照顧。

不過,許多思覺失調症患者仍能保持一定的工作能力。

我有病人在當大樓警衛、有病人跟媽媽一起開店,還有位病人選擇到廟裡長住—她可以幫師父許多忙。

但也有病人最後缺乏自我照顧能力,須長期住院。

憂鬱症、躁鬱症病人如果拒絕服藥,有可能病發幾個月後就自行好轉,但思覺失調症「自己好起來」的機率相當低。

如不希望病人陷入長期慢性化、退化的困境,就要及早接受治療。

對異常行為要警覺     許多病人一開始的症狀只是「跟以前不太一樣」,如覺得學校的氣氛怪怪的就不想上學,覺得路上行人的眼光不太一樣就不想出門。

有時病人會出現一段「覺得世界改變但又說不上來」的迷濛階段,直到幻聽、妄想出現才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有些病人則一開始就清楚聽到實際不存在的聲音、感到異常恐懼、覺得被監視、可能被害等,這就需要積極處理了。

曾有新聞說有十幾歲的女孩跟媽媽說有聲音說她可以飛,媽媽沒注意,不久女孩就跑到樓頂跳樓。

一些蛛絲馬跡出現時,最好別太輕忽。

找事情做,不要整天在家     思覺失調症最麻煩的不是幻聽、妄想,而是「退化」。

病人可能會越來越缺乏動機,或因為許多事情漸漸做不來乾脆放棄。

這時,就像做「復健」一樣,一定要讓病人有事情做、繼續跟別人的互動,讓大腦保持活躍。

不管是日間病房、庇護工廠、實習商店、社區復健中心,或其他工作壓力較小、老闆也能諒解病人的職場,都可協助病人建立應有的社會功能。

理解病人的痛苦     當病人告訴你他的恐懼與害怕、告訴你他聽到的聲音與幻象…,他的感覺就是真的。

病人可能因為受不了那些幻聽、妄想而緊張、焦慮,甚至煩躁、亂發脾氣,這些都需要家人的理解。

     病人病發後很可能成績、社交能力、工作能力下滑,他不是故意的。

他可能變得懶散、沒有動力,這是疾病的一部份,需要鼓勵和循循善誘。

      社會大眾對於「思覺失調症」仍有不少錯誤的認知,但只要穩定服藥控制,多數個案仍可以維持基本的社會功能。

所以當家人有異狀時,儘早尋求專業醫師診治,早期治療。

精神科總醫師陳家勝回頂端FaceBookRSSEpaperYouTube線上民調網站管理員Flickr:::認識我們醫療團隊便民服務衛教專區發展研究與成果醫學倫理專區電子病歷專區人體試驗委員會專區PGY1國際醫療專區就診看診狀態代停診公告醫學論壇到院交通表單申請下載門診時間下載門診時間網路掛號看診須知友善服務環景導覽訊息最新消息活動健保訊息電子報杏林區政府資訊公開研討會流行疫情院刊RSS訂閱圓夢畫展ASP抗生素專區詢問網站導覽進階搜尋營養諮詢床位資訊公告自費品項身心障礙鑑定專區常見問答用藥查詢用藥諮詢雙語辭彙衛材作業分享臉書粉絲頁YoutubeFlickr相片集圖書館QRCode專區職務宿舍公告建言院長信箱醫療論壇網站問卷意見處理流程民意論壇線上投票線上問卷案件作業流程返回頂端國軍高雄總醫院無障礙標章2.0-AAA級我的E政府本網站由國軍高雄總醫院資訊組負責維護,如有任何建議請洽網站管理員,電話:07-7496751轉726721依「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第4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