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長輩患了「失智症」該怎麼辦?這6個App可以幫助他慢 ... | 失智症遊戲app

失智症患者,他們因為退化、中風等原因,喪失了大腦各種功能,包括 ... 為了避免枯燥無聊,通常會加入遊戲因子;這在今年一場TED演講「復健 ...如要繼續閱讀請點擊右上「×」關閉這59歲!?「全日本最美麗的歐巴桑」黑木瞳的逆齡關鍵竟是:卸妝後不做這件事...「我一輩子潔身自愛,當個好太太,卻得2種性病!」一位在診間痛哭的60歲婦人,給婦產科女醫師的啟示蠟燭兩頭燒5年後我得了憂鬱症……誰才有資格決定生死》親弟腦中風 兄阻醫開刀:我養不起他馬偕醫院院長罹癌告白:請將人生「往前移」為何年紀愈大,愈要交「酒肉朋友」?丁菱娟教你:最適合熟齡的「無負擔交友法」目前位置首頁新知家中長輩患了「失智症」該怎麼辦?這6個App可以幫助他慢一點...精神科醫師們的看診室About撰文者唐嘉宏醫師2015-06-29瀏覽數:14642這裡將聚集數十位精神科醫師,書寫通順的醫學知識,述說糾結人生歷練的診間故事。

也許偶爾會有專業角度的書評與電影賞析。

對於火熱的新聞議題,有時我們會發表一些意見。

或許這裡也可以當成你搜尋精神科醫師的參考。

photos放大顯示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隨著年長人口比例的增加,愈來愈多針對長者的新科技也因應而生,當然也包括App。

有一群專家,甚至去挑戰一般人以為「學不會新玩意」的失智症族群,這真是一大福音!失智症患者,他們因為退化、中風等原因,喪失了大腦各種功能,包括記憶力、判斷力、以及日常生活的種種能力。

當他們的功能逐漸退化時,照顧者常需要尋求各種資源,來幫忙監測患者狀況、刺激患者認知、以及協助患者維持日常生活。

在這三個領域,App都能助我們一臂之力。

1.認知功能測驗國外有「MOBI-COG」App,是把「Mini-Cogtest(迷你認知量表)」做出App版本。

這個簡短測驗只要3分鐘就可以完成,包括3個詞語的回憶重述、用手指在螢幕上畫時鐘,最後會顯示分數。

而中文的App像是「篩檢早期失智症(AD-8)」,是問卷的App版本,加上操作指引和簡短建議。

雖然這些篩檢工具不能取代醫院的診斷流程,但大家可以拿這些小工具,快速判斷「是否需要就醫」,而且可以把歷年來的測驗分數輕鬆記下來喔!2.認知刺激訓練國外的「AliveInside」是個人化音樂串流App。

它先盡可能收集個人資料,包括出生年、居住地、甚至是第一次在車上播放的歌曲等等。

透過長者年輕時代的歌曲,喚起特別的生命時刻,藉此改善生活品質。

中文的「憶萬富翁」App,則是針對反應、記憶、邏輯、專注,四大能力來做鍛鍊。

為了避免枯燥無聊,通常會加入遊戲因子;這在今年一場TED演講「復健好枯燥–用遊戲代替吧!」說的很清楚,應該也是未來設計訓練App時的重要考量。

3.日常生活功能「今天吃什麼」App,以50年代臺灣路邊攤場景、各種食物的照片,讓長者藉由點菜來訓練其記憶力。

這樣的遊戲,可以比較貼近食衣住行等等日常生活。

不過像此類的App,只在虛擬世界操作、在虛擬世界給予回饋。

更好的作法,應該是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物品。

譬如,結合整個智慧型住宅,讓日常生活中的電子用品實際給予回饋,這樣一來,既能真正在生活中訓練,也能享有電腦的標準化、可重覆性、可分析性等等好處。

不只是住宅,還可以延伸到社區。

像是「CareandConnect:DementiaFriendlyPlaces」這個app,是讓病患和家屬可以很方便地可以從電子地圖當中,找到適合失智症患者活動的店家或是公共空間。

設計重點:以使用者為中心設計這些App可不是簡單的事。

核心重點是:一切以失智長者的角度出發。

文獻有幾點建議,提供有志之士做為參考:1.降低複雜程度:一頁不超過五個項目、刪掉不常用或複雜的功能、把字句簡化。

2.作業架構清楚:每頁只做一件事、每鍵一個功能、按步就班操作的設計。

3.資訊具一致性:運用顏色來強化訊息,使用清楚圖像化標示。

4.快速獨特回饋:每個動作都持續有獨特回饋,如視覺和聲音。

5.能支持使用者:提供返回鍵,有限的操作選擇,help服務。

6.把介面最適化:適當尺寸、字體和背景顏色,使用多重溝通模式如聲控。

過去,我們可能很難想像,讓失能者有機會去學習電腦、享受電腦帶來的好處;但隨著使用者介面和軟體設計的革新,這道學習的高牆正在崩解當中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