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牛布氏桿菌病 | 牛布氏桿菌

布氏桿菌病為一種細菌性急性或慢性傳染病,以胎盤炎及流產為特徵。

流產布氏桿感菌除感染牛外,很少感染其他動物,但常會感染人類。

(三) ...字體大小修改:大中小三、牛 布 氏 桿 菌 病友善列印作者:吳義興詳細內容:(一)病名及病原 1.病名:布氏桿菌病又稱Bang氏病,或傳染性流產2.病原:牛之布氏桿菌病由流產布氏桿菌(Brucellaabortus)所引起。

一般稱布氏桿菌病仍指各種布氏桿菌在哺乳類所引起之病症,但若提到牛,則指流產布氏桿菌(Brucellaabortus)所引起之病症。

流產布氏桿菌有9個生物型,各型在生化上及血清學反應彼此不同,但均會被流產布氏桿菌嗜菌體所分解,且於氧化代謝試驗均有特徵性。

  (二)疾病簡介   布氏桿菌病為一種細菌性急性或慢性傳染病,以胎盤炎及流產為特徵。

流產布氏桿感菌除感染牛外,很少感染其他動物,但常會感染人類。

  (三)典型之臨床症狀及病理變化   牛布氏桿菌病主要之臨床症狀是流產,它常發生於接近分娩期。

自然感染在懷孕第6-8個月發生率最高。

流產後1-2週會有混濁之子宮分泌液排出,懷孕後期之流產常會發生胎衣滯留。

   牛群之感染主要由引入帶菌牛隻而起,污染擴散後,初次爆發流產,其流產率可達30%以上,而後流產率逐漸下降,但在牛群中之第1胎懷孕牛或新引進未感染牛仍會有很高之流產率。

公牛感染時,早期發燒伴以一側或雙側之睪丸及精囊急性腫痛,數週後症狀消失,睪丸變大而硬,精液中含炎症滲物及活菌。

病灶大部僅限於生殖系統、胎盤炎、胎盤及其四週組織充滿滲液及壞死組織而使其呈灰色到黃色。

子宮壁,尤其在子宮角彎有水腫,子宮絨毛膜間充滿細菌、滲液及鱗脫之絨毛細胞,感染之睪丸及細精管組織含炎症滲出液及壞死區,到感染後期,睪丸組織由於壞死而萎縮及纖維性增生。

  (四)應採病材   細菌之分離及鑑定為本病最可靠之診斷方法。

細菌學分離之樣品為:(1)子宮滲出液;流產期及流產後1-2週。

在此期間內,以滅菌棉棒放入陰道抹拭,拭後把棉棒放入滅菌之試管中,密封後送檢。

(2)流產胎兒之胃內容物、肺、脾及胎糞作細菌學培養檢查最有價值。

胃內容物之採取法;以熱壓舌片燒圴胃壁,再以滅菌之吸管穿過燒灼區,取一些內容物入滅菌之容器中。

肺、脾及胎糞則以無菌操作採取病材,放入滅菌容器中,立即送試驗室。

(3)胎膜,由布氏桿菌感染而引起之流產,在胎膜中常含有大量布氏桿菌,胎膜應仔細檢查,採取呈暗灰黃色之整個子葉放入滅菌容器中。

(4)乳液、乳房感染布氏桿菌常局限於一或數個乳房,故乳液病材最好各乳房均各採集約20ml。

採集前乳房先洗淨,乳頭以酒精消毒並擦乾後,先擠棄1-2ml,再擠乳液入滅菌之容器中,冷藏保存並速送檢。

(5)血液:在發病期之牛血中亦會有布氏桿菌之存在,血液以抗凝劑抗凝,採集後冷藏立即送檢。

(6)動物屍體,布氏桿菌對不同之動物有不同之偏好,故採取作為分離之組織在牛依序為;乳房淋巴結,咽背淋巴結,腸間淋巴結,腰淋巴結,脾臟,各對乳房組織,及子宮。

在山羊及綿羊則為;乳房淋巴結,頜下(或咽背)淋巴結,腸間淋巴結,每邊之乳房組織,子宮及脾臟。

淋巴組織週圍以噴燈略作消毒後,以滅菌之器械切下放於滅菌容器中,冷藏送檢。

  (五)綜合診斷 1.病原分離及同定   分離使用Trypticasesoyagar(BBL),Trypticsoyagar,Tryptoseagar(DIFCO)或Dextroseagar等培養基,加5%馬血清,為防止污染可使用選擇培養基,上述加血清培養基,每1,000ml添加Cycloheximide100mg,Bacitracin2,500IU,polymyxinB6,000IU,及1:800,000ethylviolet。

Cycloheximide1g溶於5ml之acetone後,再加滅菌蒸餾水到100ml,混合後分裝保存於冰箱可使用6個月。

Bacitracin及PolymyxinB則分別以滅菌蒸餾水溶成每ml含2,500IU及6,000IU之液,分裝凍結保存,前者使用期2週,後者使用期較長,但溶解後剩液應棄之。

Ethylviolet可用0.1%液,但使用期勿超過3個月。

  病材之接種方法;陰部棉拭可直接塗佈培養基表面。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