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中性白血球低下 | 白血球低下英文

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症(Neutropenia 或Neutropaenia),亦称中性粒細胞減少症,是血液中的一種中性粒細胞(一種白血球細胞)濃度異常低的血液系統疾病,中性粒細胞彌補大 ...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此條目需要編修,以確保文法、用詞、語氣、格式、標點等使用恰當。

(2021年4月17日)請按照校對指引,幫助編輯這個條目。

(幫助、討論)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詳見醫學聲明。

如需醫療服務或可靠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Neutropenia由於嗜中性白血球低下,僅見紅血球及血小板的血液照片類型顆粒性白血球缺乏症[*]分類和外部資源醫學專科血液學ICD-10D70ICD-9-CM288.0DiseasesDB8994MedlinePlus[1]eMedicinemed/1640MeSHD009503[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症(Neutropenia或Neutropaenia),亦稱中性粒細胞減少症,是血液中的一種中性粒細胞(一種白血球細胞)濃度異常低的血液系統疾病[1],中性粒細胞彌補大多數的循環白血球,和透過破壞細菌、細菌碎片、和血液中與免疫球蛋白結合的病毒,作為對抗感染的主要防護[2],其特徵是白血球中的中性白血球數量過低。

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症患者的臨床特徵差異很大,可能完全沒有症狀,但更容易受到細菌感染,如沒有及時就醫,病情可能演變成為危及生命的「中性粒細胞減少敗血症」,或可能有嚴重的感染,造成嚴重的併發症以及死亡。

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症可以是急性(臨時)或慢性(長期)的,這個名稱有時會跟白細胞減少症(Leukopenia)互換使用[3]。

目錄1定義2癥狀3原因3.1嚴重細菌或病毒感染造成的嗜中性白血球低下3.2藥物造成的骨髓造血機能障礙3.3葉酸或維生素B12的營養缺乏3.4自體免疫疾病3.5血液腫瘤疾病3.6腫瘤病患在化學治療後3.7先天性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的疾病4臨床特徵5治療6參考文獻定義[編輯]人類周邊血液中,白血球數目的總數乘以嗜中性白血球所佔的比例,即為嗜中性白血球的數目。

例如白血球的總數是6000/mm3,乘以嗜中性白血球的比例是60%,嗜中性白血球的數目就是3600/mm3。

嗜中性白血球的數目若低於1500/mm3,稱為輕度嗜中性白血球低下(mildneutropenia)。

嗜中性白血球的數目若低於1000/mm3,稱為中度嗜中性白血球低下(moderateneutropenia)。

嗜中性白血球的數目若低於500/mm3,稱為重度嗜中性白血球低下(severeneutropenia)[4]。

在西元1966年,Bodey等人證實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的程度以及減少持續的時間和造成感染的風險有直接相關[5]。

癥狀[編輯]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症的癥狀與症狀一致的包括:發燒、吞嚥痛、牙齦痛、皮膚膿瘍、耳炎。

患者出現這些症狀往往由於患者受到感染[6]。

兒童患者可能會出現應激性及吞嚥困難[7],患者也被觀察到低血壓的情況。

原因[編輯]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症的成因大致可分為慢性及短暫性,原因可分為[8]:長期:再生不良性貧血肝醣儲積症科恩綜合症先天性障礙免疫疾病巴氏症候群維生素B12缺乏症皮爾森綜合症(英語:Pearsonsyndrome)HPS5綜合症短暫性:傷寒結核巨細胞病毒丙硫氧嘧啶(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硫代醯胺藥物)左旋咪唑(一種抗生素)青黴胺複方新諾明氯氮平丙戊酸氨替比林革蘭氏陽性菌有60%至70%存在於細菌性感染,有關於抗生素耐藥微生物受到嚴重關注,包括耐甲氧西林金的黃色葡萄球菌(MRSA)及耐萬古黴素腸球菌(VRE)。

先天性嗜中性白細胞減少的其他原因是Shwachman-Diamond綜合症,嗜中性白細胞減少症的循環、骨髓衰竭綜合症、網狀組織發育不全、和巴特綜合症等。

病毒感染中性白細胞的祖細胞也可以是嗜中性白細胞減少的原因。

確定了對中性粒細胞的作用病毒是風疹和巨細胞病毒。

常見可能原因包括:嚴重細菌或病毒感染、葉酸或維生素B12的營養缺乏、藥物造成的骨髓造血機能障礙、自體免疫疾病、血液腫瘤疾病、腫瘤病患在化學治療後、以及少數先天性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的疾病。

嚴重細菌或病毒感染造成的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編輯]造成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的最常見原因是感染[9],嚴重細菌感染時,嗜中性白血球會大量消耗,造成過渡性的嗜中性白血球低下。

常見細菌感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