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經是什麼? | 自律神經是什麼

健檢專案健康促進最新消息線上預約報告查詢客服中心啟新電子週報      文章日期:2018/12/21分享自律神經失調不會立即危及生命,但症狀若長期困擾病患,不但損傷身心健康,也影響生活、工作、學業及人際關係。

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每一個人,都應加強對「自律神經失調」的認識,並做好保健,幫助自律神經維持在最佳狀況。

自律神經是什麼?自律神經(autonomicnervesystem)是不受大腦控制的神經,掌管全身的血液循環、器官內臟及免疫荷爾蒙三大系統,身體內的呼吸、心跳、排汗、體溫、生殖及分泌等功能,都是由自律神經掌控的。

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是自律神經的二大主角,二者作用相反。

交感神經負責消耗身體能量,副交感神經則負責保存身體的能量,讓身體能休息、睡眠等。

如果把身體比喻成一部車子,交感神經是負責催油門,副交感神經是踩煞車。

當二者配合無間、運作協調,身體就能處於健康和諧狀態,進而維持身心健康。

自律神經失調是如何產生的?健康的自律神經系統應該是在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系統之間保持平衡,如果在該興奮的時候不興奮、該休息的時候不休息。

長期下來,協調關係就會失衡,引發自律神經失調。

什麼因素誘發自律神經失調產生?主要來自環境壓力與天生性格,此外,體質、不良飲食習慣、不正常生活型態及內在臟腑機能的不協調等皆是因素。

尤其現代人面對著高壓的工作、生活及學習環境,加上人際關係緊張、休息不足,使得交感神經失調的發生就越來越普及。

從頭到腳看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身體部位症狀頭部頭痛、頭重、頭暈、發熱感、偏頭痛等眼睛眼睛疲勞、乾澀、眼痛、眼皮很重、難睜開眼睛、視線模糊等耳朵耳鳴、耳塞感、聽力異常、梅尼爾氏症等鼻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等口腔口乾舌燥、口腔痛等咽喉喉嚨發癢、喉嚨有卡卡、塞住感覺,吞嚥時有異物感及想要咳嗽的感覺等皮膚皮膚過敏、皮膚乾燥、全身發癢等汗腺容易流汗、手心腳心多汗,即使不熱也會流很多汗,尤其是緊張時;或是出現即使熱也不會出汗的現象呼吸器官呼吸不順暢或呼吸困難、喘不過氣,甚至過度換氣胸腔肋間神經痛心臟心跳很快或很用力、胸悶、心悸、胸痛等消化器官沒食慾、噁心、胃發熱、胃痙攣、胃痛、胃脹、打嗝、消化不良、容易放屁、便秘或腹瀉、胃食道逆流等泌尿器官膀胱神經性頻尿、排尿困難、排尿後不適感、殘尿感等生殖器官外陰部搔癢、生理不順、陽萎或早洩等性功能障礙血管循環系統血壓起伏變動、起立性暈眩等內分泌失調臉潮紅、經前症候群、更年期症候群等肌肉、關節肩頸僵硬痠痛、腰痠背痛、全身肌肉疼痛、關節倦怠或無力等四肢發麻、發抖、發冷或發燙、指間有電流感等全身症狀倦怠、過勞、全身無力、不想吃東西或飲食過度、失眠、淺眠或多夢、白天賴床睏倦、頭暈眼花、發冷、發熱感等精神情緒容易緊張、焦慮、憂鬱、注意力不集中、思考理解力下降、腦神經衰弱等有哪些疾病是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的?很多疾病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其實是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的,但幾乎不為病友所知,下列是會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的疾病──循環器官系統高血壓、姿勢性低血壓、心律不整、心臟衰竭等。

呼吸器官疾病氣喘、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結核等。

消化器官疾病胃潰瘍、腸漏症、胃癌、大腸癌等。

肝臟膽囊疾病慢性肝炎、肝癌、膽囊炎等。

腎臟疾病腎臟炎、尿毒症等。

胰臟疾病慢性胰臟炎、胰臟癌等。

血液疾病貧血等。

內分泌疾病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或不足、腦下垂體低下等。

免疫系統疾病慢性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

皮膚疾病心因性蕁麻疹、慢性濕疹、異位性皮膚炎、青春痘、圓形禿等。

神經疾病巴金森病、多發性硬化症等。

此外,肥胖、癌症、憂鬱症、經前症候群、過度換氣症候群、恐慌症、神經性嘔吐症、偏頭痛、肌肉緊張性頭痛、膀胱過動症、梅尼爾氏症、更年期障礙、陽萎早洩、過動症、自閉症等,這些疾病可能都是因為該器官的自律神經失調而造成。

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症狀時,先找相關醫師就診,進行器官的相關檢查,例如心悸、胸悶痛找心臟科、喘不過氣找胸腔科、脹氣胃痛找腸胃科、憂鬱或焦慮找精神科等。

若檢查都沒有異常,就要朝自律神經失調症考慮。

【延伸閱讀】■維持6大系統機能平衡長壽不生病■梅尼爾氏症候群■洞悉氣喘發作的先兆 從生活調養預防氣喘啟新電子週報保健知識+新冠肺炎+運動篇+飲食篇+指壓篇+保健篇+寶貝篇+銀髮篇自我健康評估+心理篇+親密篇+孕婦篇+兒童篇+症狀篇+日常運動篇+日常生活篇健檢服務個人專案體檢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