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热 | 產褥熱英文

产褥热(puerperal fever)也称为产后感染(postpartum infections)、产褥 ... 已开发国家中,阴道分娩的产妇约有1%至2%感染产褥热,若是较困难的分娩方式,感染 ... 英文)The Global Incidence of Puerperal Sepsis Protocol for a Systematic ...产褥热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跳到导航跳到搜索维基百科中的医疗相关内容仅供参考,详见医学声明。

如需医疗服务或可靠意见,请咨询专业人士。

产褥热众多产褥热病例当中,以感染化脓性链球菌(英语:Streptococcuspyogenes)(Streptococcuspyogenes,红色染色球菌)最为严重,此菌通常在冬天时,从健康带菌者的咽喉中发现。

图中是显微镜下的一个脓液样本,放大率九百倍,用帕染剂(Pappenheim'sstain)染色。

症状发烧、下腹痛、异味阴道分泌物[1]类型产褥期疾病[*],reproductivetractinfection[*]肇因多种细菌[1]风险因子剖宫产、早期羊膜囊破裂、滞产、营养不良、糖尿病[1][2]治疗抗细菌药[1]盛行率1180万[3]死亡数17,900[4]分类和外部资源医学专科产科学ICD-10O85eMedicine796892[编辑此条目的维基数据]产褥热(puerperalfever)也称为产后感染(postpartuminfections)、产褥感染(Puerperalinfections)或产褥期发热,是在分娩、流产或是堕胎后,产道的细菌性感染[1]。

其症状一般会包括发烧超过38.0°C(100.4°F)、寒颤、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可能会有异味[1]。

一般会在分娩后的24小时内出现,会持续十天[5]。

最常见的感染是在子宫及周围组织的感染,称为产后败血症(puerperalsepsis)或产后子宫炎(postpartummetritis)[1][6]。

危险因子包括剖腹产、阴道中有B型链球菌(英语:groupBstreptococcus)之类的菌种、早期羊膜囊破裂、滞产等原因[1][2]。

感染原因可能是病原体透过未经消毒的手术工具,侵入生殖器官,若是医护人员在未经消毒的情况替产妇进行分娩,或是产妇分娩后破水太久,也会造成感染。

大部份的感染会和许多不同种类的细菌有关[1]。

对血液或阴道进行微生物培养(英语:Microbiologicalculture)对诊断的帮助不大[1]。

对经验性治疗反应不佳的患者,可以使用医学影像辅助[1]。

其他分娩后发烧的原因有乳房肿大(英语:Breastengorgement)、泌尿道感染、腹壁切口或会阴切开术伤口的感染,以及肺不张(英语:atelectasis)[1][2],也可能是乳腺炎或支气管炎(产妇分娩时进行麻醉的副作用)。

由于剖宫产会增加产褥热的风险,一般建议进行剖宫产的产妇在手术前给予预防性的抗生素(像是氨苄青霉素)治疗[1]。

若有感染,也是接受抗生素治疗,大部份会在二至三天内改善[1]。

症状轻微的会用口服的抗生素,较严重者则会以静脉注射给予抗生素[1]。

若是阴道分娩,会用氨苄青霉素及庆大霉素治疗,若是剖宫产则会用克林霉素及庆大霉素治疗[1]。

若治疗后病情仍未改善,则需考虑如脓疡之类的并发症[1]。

2015年,约有1180万位产妇发生产褥热[3]。

已开发国家中,阴道分娩的产妇约有1%至2%感染产褥热[1],若是较困难的分娩方式,感染产褥热的比例会到5%至13%。

若是剖宫产又没有使用预防性的抗生素,感染比例会到50%[1]。

2015年,死于此病的妇女约有17,900人,较1990年的34,000少了许多[4][7]。

产褥热占了周产期死亡案例的10%左右[2]。

第一笔产褥热的记录至少可追溯到西元前5世纪希波克拉底的记载[8]。

从至少18世纪开始,产褥热一直都是产妇在医院分娩时非常常见的死因,一直到1930年代开始使用抗生素后才改善[9]。

1847年时,匈牙利医生伊格纳兹·塞麦尔维斯推动医师在接生前用次氯酸钙水溶液洗手,一度将产褥热的比例从20%降低到2%[10][11]。

目录1医学定义2感染率3致病源4产褥热病因的发现过程5感染产褥热丧生的名人6参考文献7延伸阅读8参见9外部链接医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