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不孕嗎? | 不孕症原因

即使許多科技朝向改善不孕治療中最棘手的問題──卵子老化與胚胎著床,但研究已經進行20多年,也沒什麼重大進展,中華民國不孕症醫學會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天下網路書店康健好書雜誌訂閱康健雜誌訂閱每日報首頁看文章醫療其他疾病你會不孕嗎?收藏圖片來源/呂恩賜瀏覽數23,7162002/10/01·作者/顧景怡·出處/康健雜誌第74期放大字體不管男人或女人,不孕人口快速增加。

據估計,台灣每10對夫妻,就有1-2對不孕。

儘管媒體經常出現名人高齡產子或是生殖科技又有新突破的消息,但真實狀況卻是,男人精蟲急遽減少,女人一過30歲,受孕機率就開始下降,而藉助人工生殖技術生產的成功機率只有3成。

擔心不孕,你可以做些什麼?面對不孕症,該有哪些準備?「不孕症愈來愈多是必然的,」台北榮民總醫院婦產實驗室主任趙湘台直截了當地說出不孕症逐步增加、銳不可擋的趨勢。

除了晚婚、晚生的夫妻大幅地增加外,生殖醫學專家也都指出,人與人交往愈來愈複雜,造成性開放、多重性伴侶,導致生殖系統感染,也是不孕人口增加的一大原因。

更令人擔憂的是,不孕不只限於人類活動的問題,也涉及與大自然的互動。

愈來愈惡劣的自然環境、各種污染,也可能是生育能力的殺手。

不孕症是黑死病?《雌性化自然》一書的封面就列了一行聳動的文字警告,不孕症將可能是本世紀的黑死病,提醒人類再不正視問題所在,恐怕就要聽不到小孩的聲音。

因為大自然的生物,正逐漸「雌性化」中,例如美國佛羅里達州的雄鱷魚,80%陰莖不正常,陰莖明顯變短,「既不是雄的,也不是雌的。

」男性精液品質也巨幅地下降。

丹麥學者曾在1940-1990年間調查男性精液品質發現,精蟲的數目急遽減少。

1940年時,男性每毫升精液中的精蟲數是1億1千3百萬,到了1990年代就只剩下6600萬,減了約一半。

若是速度不變,再過個50-60年,男性精蟲數恐怕就要掉到能讓卵子受孕的下限,每毫升2000萬個。

英國、法國、日本的研究,也同樣發現精子品質下降的現象。

不孕的婦女也在增加。

美國全國家庭普查報告顯示,15-44歲的女性族群,不孕的比率由1988年的8%,上升至1995年的10%,也就是由460萬人增加到620萬人。

同一份的調查中也指出,受不孕困擾的夫妻在這7年內成長了30%。

台灣雖沒有正式統計,但醫師一般的估計是,10-15%的夫妻有此方面的問題。

「綜合許多因素,以全球的角度來看,不孕症會愈來愈嚴重,」趙湘台再次強調。

雖然拜醫學發達之賜,近幾年報章雜誌不乏關於生殖科技的新聞。

但這些像是解決不孕的萬靈丹,有可能只是虛假的期望。

就拿行之有年的人工協助生殖科技試管嬰兒而言,即使再加上較新的技術,如單一精蟲顯微注射技術,改善精卵受孕能力,但始終也破不了3成左右的成功率(指的是成功生出小孩)。

許多新技術只是用行銷包裝的方法再宣傳而已,病人不要過度期望,一位資深的生殖醫學專家說出了新聞背後的真相。

即使許多科技朝向改善不孕治療中最棘手的問題──卵子老化與胚胎著床,但研究已經進行20多年,也沒什麼重大進展,中華民國不孕症醫學會理事、婦產科醫師劉志鴻說。

另一個助長「不孕可以治癒,晚生沒有問題」的力量是,世界各地的名人、明星,不時傳出過了40歲還生下小孩的例子。

明星高齡生子背後真相不知林青霞、瑪丹娜、英國首相布萊爾夫人……「明星背後,生育的真相是什麼,沒有人曉得,」劉志鴻提醒,布萊爾夫人也是個特殊的例子,但她從年輕,生小孩就不是個問題。

市面各種介紹不孕治療的書中,現身說法的人,也大多是治療成功的例子。

但更多數飽嚐生理痛楚與希望落空的夫婦卻隱藏在角落中,不為人知。

誰也無法從外表看出不孕夫妻,因此西方人稱不孕族群是「最看不見的弱勢族群。

」許多人以為,結婚、生子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即使晚生或有生育的問題,有了科技,一切也會迎刃而解。

直到求子若渴,卻苦不成功,才發現「為什麼我會不孕?」接下來可能就是面對一連串的治療,耗錢、耗時、耗體力。

生理負荷大外,還要承擔沒有孩子的遺憾,甚至要應付來自配偶、公婆、朋友、同事……各種人際關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