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露,多久才會停?觀察惡露變化情況,掌握子宮復原是否OK ... | 惡露血塊

孕產百科產後照護惡露,多久才會停?觀察惡露變化情況,掌握子宮復原是否OK2021/05/12產後母乳子宮坐月子惡露月經胎盤生化湯異味產後照顧產後照護從觀察惡露變化可了解產婦的產後復原狀況。

究竟惡露有哪些變化?多久停止?萬一滴滴答答個不停,又代表身體有什麼狀況呢?留意產後惡露變化,出現不對勁的時候,應儘快就醫。

  產後,除了開始學習照顧寶寶的大小事,子宮也要開始進行復原,由於子宮是一個由較厚肌肉組成的器官,不會立即恢復原狀及回到原位,約需2週內回到骨盆腔,6週內回到孕前的大小;另外,胎盤和子宮交接面的傷口也要復原,這些復原狀況可從觀察惡露變化得知,因此,需要產婦多所留意,確認產後復原狀況是否無虞。

惡露從何而來?  胎兒出來後,胎盤也隨之娩出,之後,陰道會分泌棕紅色的液體,稱為「惡露」。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君堯指出,產後惡露是指產後由陰道排出的分泌物,分泌物的來源包括:受精卵著床後,為了孕育受精卵,子宮內膜產生化學變化而成蛻膜層,產後會剝落,並隨著胎膜、胎盤組織;還有胎盤與子宮剝離後,子宮與胎盤接觸血管斷面的出血,這些物質都會一同從陰道排出。

(推薦文章:產後月經好亂!太久沒來有可能懷孕嗎?)  他表示,「隨著產後天數的增加,惡露會有不同變化,顏色會愈來愈淡,從鮮紅到白色;量也會愈來愈少」,變化情形如下表:惡露變化情況  張君堯醫師說,在產後1週內,產婦會因子宮收縮而感到疼痛,他解釋,「藉由強而有力的肌肉收縮動作,讓血管受到壓迫而止血,同時,使子宮恢復到原來的大小」,產後初期的惡露呈鮮紅色,稱為「血性惡露」,主要成分是血;再來是「漿液性惡露」,血量變少,惡露成分轉為以脫落的組織物為主,且「子宮內的細菌形成菌落,細菌量增加,白血球也會變多」,此時,產後惡露呈淡紅色;然後,由暗紅色轉為褐色、黃色,最後變為白色,成分則以子宮頸分泌物、白血球為主。

他補充,「產後大約兩週的時間,子宮會變小並進入骨盆腔內」。

小心!惡露不止且有異味請就醫  大部分的產婦約在3週內,惡露就會結束,但有些人仍滴滴答答,莫不深感困擾,張君堯醫師指出,「如果血性惡露的量明顯變多,且持續時間延長(3天以上);或惡露帶有異味;甚至一直滴滴答答的,原本顏色已轉淡又變紅,產婦務必及時就醫」。

  他補充,持續分泌血性惡露的時間太久或出血量多,所謂的量多,是與生理期月經量較多時相比,若惡露的血量大於生理期,就表示可能子宮胎盤剝離面的血管傷口沒有癒合,或子宮內可能還有胎盤組織殘留。

至於後期的惡露多為白色,若是顏色轉綠,且有異味,加上產婦有發燒症狀,必須懷疑是否有感染問題,他表示,「外陰部的血管豐富,正常狀況下,有不錯的免疫力應付不具侵略性的細菌,若月子期未能得到良好休息,容易使免疫力下降,而讓細菌得逞造成感染」。

張君堯醫師強調,「產婦若有這些狀況,一定要儘快回診檢查,避免導致產後貧血症,甚至發生休克」。

  但有一種情況就不需擔心了,即在血性惡露的階段,突然出現一次量多,但之後又變少,他解釋,「這是因為產婦產後多躺著休息,難得起身站立,促進子宮產生強力的收縮,讓出血量變大,甚至感覺有血塊流出」。

張君堯醫師提醒,產婦需要適度的活動,有助子宮收縮。

(推薦文章:從惡露掌握產後復原狀況,告訴你不良惡露的徵兆!)就醫的解決方式  惡露中如仍混有鮮血或血塊,血量增加,常為子宮內殘留胎盤碎片、產道裂傷或子宮收縮不良所致。

張君堯醫師指出,胎盤娩出時,醫師會檢查胎盤是否完整以及時發現胎盤殘留,避免後續導致子宮收縮力變差,增加產後出血的機會。

「若因產後出血就醫時,醫師會進行超音波檢查,確認是否子宮內有殘餘的胎盤組織,如果有的話,將進行子宮搔刮術,並給予口服子宮收縮劑的藥物」。

而這些取出的組織會進行病理切片檢查,成分多為胎盤組織。

  他補充,產婦若有植入性胎盤的問題,多會使用胎盤鉗刮除剩餘的胎盤組織,不免有刮過頭或刮不夠的問題,「刮過頭會破壞內膜層,刮不夠時則易造成胎盤組織的殘留,都會造成惡露滴滴答答不停的狀況」。

若單純是子宮收縮不良的問題,張君堯醫師說,除了給予口服藥物以促進子宮收縮,也會教導產婦按摩子宮,並鼓勵持續哺餵母乳,「因泌乳激素可刺激子宮收縮」。

(推薦文章:子宮按摩不正確?增加產後大出血危機?)  他進一步表示,造成子宮收縮無力的主因是「子宮撐大的時間太久而缺乏彈性」,包括胎兒體重過重、多胞胎懷孕、羊水過多、麻醉藥物、生太快或生太久等原因,加上前胎有子宮收縮無力之病史,都容易出現產後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