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病毒性B型肝炎 | B肝 傳染途徑 與 預防

預防方法 · 接種B型肝炎疫苗。

· 表面抗原陽性之帶原者不應捐血給別人。

· 避免不必要的輸血、打針、針灸、刺青、穿耳洞等。

· 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不與別人共用刮鬍刀、 ...防疫新知首頁衛教園地防疫新知急性病毒性B型肝炎急性病毒性B型肝炎發佈日期:108-12-01急性病毒性B型肝炎肝炎是一種因肝臟細胞的發炎,導致肝細胞損傷的肝臟疾病。

引起肝炎的原因很多,如果是由B型肝炎病毒感染所造成的肝炎,就叫做B型肝炎。

根據死因統計,每年約有8千人死於肝癌,80%的肝細胞癌與B型肝炎病毒感染有關,這些極可能在成人時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或是原發性肝細胞癌。

臺灣成人帶原率則達15%-20%,自1984年7月起針對s抗原陽性母親之新生兒實施B型肝炎疫苗注射計畫,1987年起幼兒全面實施B型肝炎預防接種後,目前六歲兒童B型肝炎帶原率已明顯由10.5%下降至0.8%。

傳播方式B型肝炎病毒主要是藉由體液或血液,經由親密接觸、輸血、注射等途徑而傳染,一般分為垂直傳染及水平傳染兩類。

垂直傳染:指帶原的母親在生產前後將B型肝炎病毒傳染給新生兒,台灣有40-50%的帶原者經由此途徑傳染。

水平傳染:含有病毒的血液或體液透過皮膚或粘膜進入體內而感染,因此輸血、共用針頭或注射器、針灸、穿耳洞、紋眉、刺青、共用牙刷或刮鬍刀、性行為都可能感染。

潛伏期通常為45-180天,平均為60-90天,潛伏期的長短與感染的病毒量、傳染途徑及宿主本身因素有關。

發病症狀一般人多無症狀,少部份的人會有腹部不適、食慾不振、全身無力、疲倦、噁心、嘔吐、黃疸(如皮膚和眼白呈黃色)、茶色尿等情形。

慢性帶原者常無症狀或只出現容易疲累和倦怠等情形。

預防方法避免垂直感染孕婦懷孕約7、8個月時,應接受B型肝炎產前篩檢;若母親為高傳染性(e抗原陽性)帶原者,其所生之新生兒,必須在出生24小時內儘速接種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及第1劑B型肝炎疫苗、滿1個月及6個月時,再依序接種第2、3劑B型肝炎疫苗。

避免水平感染接種B型肝炎疫苗。

表面抗原陽性之帶原者不應捐血給別人。

避免不必要的輸血、打針、針灸、刺青、穿耳洞等。

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不與別人共用刮鬍刀、牙刷、針頭、毛巾、指甲剪,以免刮破皮膚或黏膜而感染。

使用拋棄式注射針、筒,針灸之針,穿耳洞之針等需充分消毒滅菌。

治療方法與就醫資訊母親為e抗原(HBeAg)陽性者,其所生小孩於接種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及3劑B型肝炎疫苗後,感染B型肝炎已經由90%左右大幅降低,但仍可能有10%之帶原機會,故建議幼兒於出生約1歲左右進行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B型肝炎表面抗體(anti-HBs)檢測,以利及早發現幼兒帶原狀況及瞭解疫苗接種成效,並定期進行追蹤檢查。

B型肝炎帶原者,若其肝功能正常,原則建議每6個月至1年複檢一次;如肝功能異常,則由醫師決定其肝功能及超音波複檢時間。

目前治療B型肝炎藥物包括干擾素(Interferon)與抗病毒藥物兩大類;為降低肝硬化及肝癌之發生率,衛生署自92年10月起開始推動「全民健康保險加強慢性B型及C型肝炎治療試辦計畫」,請有慢性肝炎病人,積極尋求健保治療;有關治療對象之藥品給付規定及特約醫院等,請參閱中央健康保險局網站www.nhi.gov.tw。

預防接種建議B型肝炎疫苗可有效預防B型肝炎病毒感染,所以自1987年起,已全面實施幼兒B型肝炎預防接種,小孩凡出生24小時內需接種第1劑B型肝炎疫苗,然後於出生滿1個月及6個月時,再依序接種第2、3劑B型肝炎疫苗。

孕婦於懷孕約7、8個月時,應接受B型肝炎產前篩檢;如果為高傳染性(e抗原陽性)帶原者,其所生之新生兒,需於出生24小時內儘速接種1劑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及B型肝炎疫苗,然後於出生滿1個月及6個月時,再依序接種第2、3劑B型肝炎疫苗;如果不是高傳染性帶原母親所生新生兒,則施打3劑B型肝炎疫苗即可。

※資料來源:疾病管制局。

上一頁訊息專區最新消息公告訊息得獎訊息認識宏恩管理團隊願景使命重大事記組織架構就醫指南網路掛號掛號查詢看診進度門診時間看哪一科就醫權益與須知住院服務急診服務收費說明醫療中心醫療團隊醫事團隊特色醫療衛教園地衛教單張防疫新知為民服務就醫資料申請社會服務病友分享滿意度調查到院指南常見問題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