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瞻外傳:大衛老師的絛蟲傳奇(上) | 縧蟲節段

Monday10thMay202110-May-2021人工智慧化學物理數學生命科學生命科學文章植物圖鑑地球科學環境能源科學繪圖高瞻專區第一期高瞻計畫第二期高瞻計畫第三期高瞻計畫綠色奇蹟-中等學校探究課程發展計畫關於我們網站主選單高瞻外傳:大衛老師的絛蟲傳奇(上)國立嘉義高級中學生物科翁惠珍老師/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趙大衛教授責任編輯一、前言:五月份有幸參加2011年高瞻計畫考察團,走訪馬來西亞與新加坡。

行前會議上看到團長趙大衛老師(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教授),心裡好生歡喜,因為幾年前在報章上看到老師生吞絛蟲幼蟲,以自己身體孕育出比人身高還長的絛蟲成體,收藏在中山大學生科系上的傳奇故事,又在2007年亞洲科學營聽到高雄正義高中陳冠妏老師活潑精采的敘述,我就一直很好奇,而今,我應該有機會藉這趟旅程聽聽第一手消息,重要的是,這是個求證的好機會。

主角之一:絛(音ㄊㄠ)蟲,牠是渦蟲的親戚,屬於扁形動物門(渦蟲常在國中生物課本中出現,以其超強的再生力著稱)。

絛蟲成蟲以一節節「節片」為顯著特徵(如圖一),成體以「頭節」附著於人體小腸中,吸取養分而長大成熟,因此,我們稱人類為「最終寄主」。

常見的「豬肉絛蟲」頭節上有鉤狀物,又稱「有鉤絛蟲」;而牛肉絛蟲則為無鉤絛蟲。

絛蟲的成熟節片是雌雄同節,但需要異體節受精,受精後發育為妊娠節片,會脫落離開人體,因此在馬桶裡可以看到患者排出大約20mm×5mm的白色扁平節片,內含著大量絛蟲卵。

圖一 亞洲絛蟲Taeniasaginataasiatica(圖片來源: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趙大衛教授)這就是那條幸運留在老師體內139天的亞洲絛蟲!離開人體的節片或蟲卵可隨著食物進入豬、牛等其他動物體內。

經過胃酸和酵素的作用後卵開始孵化,再經由循環系統進入動物的某些組織中,例如:肌肉組織、腦組織、肝組織,發育成「囊狀幼蟲」,並被動物組織包圍形成一個囊孢(cyst),此時這第二種動物就被稱作「中間寄主」。

當人吃了含有絛蟲幼蟲且未煮熟的豬肉或牛肉(通稱「米心肉」)後就被感染,囊狀幼蟲的「前頭節」反出掛在小腸壁上,開始吸取營養成長發育,並由頸部向後端分生出未成熟、成熟、妊娠等無數的「節片」以繁殖後代。

這就是絛蟲的一輩子,生物學家稱之為「生活史」(如圖二)。

寄生蟲通常以發達的生殖系統通過演化的考驗!!圖二絛蟲生活史下一篇時序將到回1985年….究竟…大衛老師與絛蟲間孕育出什麼故事呢?敬待下回分曉!高瞻外傳:大衛老師的絛蟲傳奇(中)Tags:寄生蟲,絛蟲,趙大衛教授前一篇文章下一篇文章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細胞老化誘發腫瘤化負責運動學習的蛋白質伊波拉病毒(II)-「無知與不信任」才是真正的敵人伊波拉病毒(I)-與死亡共舞悲傷與快樂的音樂引起不同的腦部活化型態【2014諾貝爾生醫獎特別報導】大腦GPS導航位置與網格細胞系統【2013諾貝爾獎特別報導】生醫獎:破解細胞傳輸系統之謎原位雜合技術(Insituhybridization;ISH)發表迴響Cancelcommentreply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迴響名稱*電子郵件*個人網站驗證問題*+9=18熱門文章必歐-沙伐定律配位共價鍵定壓熱容量(Cp)和定容熱容量(Cv)的差別(上)立方晶體理想氣體方程式伯努力試驗與二項分布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司乃耳定律(Snell`sLaw)穿透式電子顯微鏡腎素-血管收縮素-醛固酮系統總點閱排行比爾定律與吸收度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細胞膜運輸物質的方式混成軌域腎素-血管收縮素-醛固酮系統穿透式電子顯微鏡準確度和精確度好站鏈接科學online粉絲專頁InsertmathasBlockInlineAdditionalsettingsFormulacolorTextcolor#333333FormulaIDFormulaclassesTypemathusingLaTeXPreview\({}\)NothingtopreviewInsert


常見健康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