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貴的精神健康:付出資源或付出代價?心理諮商究竟能否納入 ... | 精神科健保

對於精神科健保費用占比必須多少才合理,各科別都在問,因為疾病一直在改變、新科技持續在發展,每一科都訴求要增加,金額卻有限,只能先 ...Menu昂貴的精神健康:付出資源或付出代價?心理諮商究竟能否納入健保?Postedon2020-09-09by何宇軒Leaveacomment分享給朋友1.8K    每當有重大刑案發生,嫌犯的精神狀況,往往成為檢辯攻防以及媒體關注的焦點;重大精神疾病與社會安全網的議題,也一再被提起。

但我國的精神衛生醫療機制完善嗎?臺灣引以為傲的全民健保,又是否能夠充分成為社會安全網的一環、承接住每一個潛在的病患?民進黨立法委員賴品妤日前與同黨立委洪申翰、范雲、林楚茵、劉建國共同主辦「精神醫療健保給付架構檢討」公聽會,討論現行精神醫療制度的諸多問題,包括精神科健保費用占比過低、給付標準多年未調整等。

民進黨立法委員賴品妤。

攝影/何宇軒其中,「諮商心理師是否應納入健保給付」,成為全場意見歧異的焦點。

與會來賓針對諮商心理師的重要性、未納入健保的缺失、納入健保的現實困難,以及是否有其他解方等面向分別提出看法,而背後呈現的,正是目前健保總額體系「吃大鍋飯」的設計下,各科別之間資源互相排擠的問題。

健保總額制:資源相互排擠,重症與昂貴項目優先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說明,健保的經費每年是以3~5%在成長,但大多花在重症、罕病,因為這方面的藥物單價很高。

另一項很大的支出是因為人口高齡化,以往無法治療的疾病,現在變成無法治癒但可透過長期吃藥控制,這也是很大的負擔。

對於精神科健保費用占比必須多少才合理,各科別都在問,因為疾病一直在改變、新科技持續在發展,每一科都訴求要增加,金額卻有限,只能先把錢用在更加嚴重、昂貴的醫療項目。

這是健保署最為難、無法滿足大家期待的地方。

PhotobyChristineSanduonUnsplash臺灣精神醫學會副祕書長王仁邦表示,隨著精神科去汙名化運動,以及社區精神醫療模式發展,病患就醫接受度與便利性都增加,但精神科評估與治療的複雜度與耗用資源,也大幅增加。

過去臺灣精神疾病治療都仰賴健保署的預算,但是在健保總額制度(註)下,各科會有互相排擠的現象。

註: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健保總額制是指,就各種特定範圍的醫療服務,如牙醫門診、中醫門診、西醫門診或住院服務等,預先以政府、醫界及付費者(服務使用者)3方協商的方式,計算出未來一段期間(通常為1年)內,健康保險醫療服務的總支出(即預算總額),藉以將醫療費用控制在預算內。

過去沒有總額制度前,採取的是「論件計酬」制,導致健保支出年增率一度高達10%。

為避免醫療費用拖垮國家財政,因此推出總額制,透過複雜的計算公式,在每年年底時決定隔年的預算總額增長率。

自1998年牙醫門診首先啟用總額制後,至2001年,臺灣全民健保已全面採用總額制。

臺灣精神醫學會健保小組召集人郭錫卿則認為,健保最大的問題就在總額制,但為了避免醫療資源浪費,總額制不可能取消,所以調整單一項目的給付標準是沒用的。

至於外界指出,「由於健保經費不足,醫師開藥時傾向開立副作用較強的第1代藥,而不是費用較高但副作用較小的第2代藥」的說法,郭錫卿也回應,目前採用的藥物已經有80%是第2代,因為這些藥物的專利已經到期、價格下降了。

臺灣精神醫學會副祕書長王仁邦。

攝影/何宇軒心理諮商作為初級預防,是社會安全網的重要環節除了健保給付不足的問題,臺灣諮商心理學會理事長李玉嬋則大聲疾呼,應把諮商心理師納入健保的重要。

她表示,目前全臺灣有超過千人的諮商心理師,卻只有不到70位在醫院執業,因為其受聘沒有列入健保給付項目,對醫院來說屬於患者需自費的人力範圍,經濟狀況不好的民眾自然無法得到諮商資源。

李玉嬋強調,作為社會安全網的一環,把心理諮商當作初級預防解方,推動國民心理健康適能,才能守護自己的心理健康。

「除了心理治療,一般民眾若能有更好的心理健康、精神疾病認識,才能超前部署,不是等到確診思覺失調症(俗稱精神分裂)才得到治療。

」李玉嬋說。

也就是說,整個醫療系統在初級預防與穩定治療,甚至心理諮商部署都不足,只能等到變成重症,才來疲於奔命。

「最有效的精神醫療不能光靠藥物,要結合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但現在都還只能靠藥物。

」臺灣諮商心理學會理事長李玉嬋。

攝影/何宇軒諮商心理師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藍挹丰也說,目前健保沒有大規模給付心理治療或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