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钩虫 | 美洲鉤蟲

美洲钩虫,隶属钩口科(Ancylostomatidae)线虫。

钩虫的成虫寄生在人体的小肠,致人体长期慢性失血,引起钩虫病(hookworm disease),患者可出现贫血及 ...百度首页网页新闻贴吧知道音乐图片视频地图文库百科首页历史上的今天百科冷知识图解百科秒懂百科懂啦秒懂本尊答秒懂大师说秒懂看瓦特秒懂五千年秒懂全视界特色百科非遗百科恐龙百科多肉百科艺术百科科学百科用户蝌蚪团热词团百科校园分类达人百科任务百科商城知识专题权威合作合作模式常见问题联系方式下载百科APP个人中心收藏查看我的收藏0有用+1已投票0美洲钩虫编辑锁定讨论上传视频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

美洲钩虫,隶属钩口科(Ancylostomatidae)线虫。

钩虫的成虫寄生在人体的小肠,致人体长期慢性失血,引起钩虫病(hookwormdisease),患者可出现贫血及与贫血相关的症状,感染重者,能明显影响劳动力,甚至威胁生命,全世界钩虫感染的人数超过13亿人,其中有临床症状的越600万人左右。

中国的平均感染率为14.89%,感染人数为2亿左右。

中文名美洲板口线虫别    名美洲钩虫拉丁学名Necatoramericanusstiles界动物界门线虫动物门纲尾感器纲亚    纲小杆亚纲目圆线虫目科钩口科属板口线虫属种美洲板口线虫目录1形态特征▪成虫▪幼虫▪虫卵2生活史3致病4诊断▪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5防治美洲钩虫形态特征编辑头端较细;颈弯明显,体部与颈弯与尾部方向相反,致使虫体外形呈“s”形。

口孔椭圆形,腹缘有1对半月形口板,其中央不相接;背缘也有1对较小的半月形口板,正中有1根尖细的背齿。

口孔围有8个乳突,每侧各4个。

背齿侧面观为1个较宽的圆锥体;侧齿侧面观呈三角形;2个腹齿巨大,为圆锥体,其末端相互接近。

[1] 雄虫:5.2~10×0.18~o.27rnm;食道长0.64~0.8mm,较十二指肠钩虫短。

交合伞由2个大而半圆形的侧叶和1个小的背叶组成。

腹腹肋与腹侧肋并靠在一起,同由侧肋基部发出;侧肋基部明显,3个侧肋均发达,中侧肋和后侧肋相近。

背叶的外背肋细长,其末端钝圆;背肋自基部开始即分为2支,每支又一分为2。

2个交合刺的末端具倒刺,包裹在膜内。

[1] 雌虫:7.7~13.5×0.38~0.45mm;尾端无尾刺;阴门位于虫体前1/3与中部之间。

卵53~66x28~44um。

一条雌虫日产卵量约5000~10000个。

[1] 美洲钩虫成虫虫体细长线状,长约1cm,活体为淡红色,半透明,死后呈灰白色。

前端较细,微向背侧仰曲,顶端有一发达的角质口囊。

美洲钩虫口囊较小,呈椭圆形,腹侧前缘有一对半月形板齿。

与口囊相连的咽管,长度约为体长的1/6,管壁肌肉发达,肌细胞的交替收缩与松弛有利于吸取宿主血液。

肠管壁薄,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其内缘有许多微细绒毛,形成刷状缘,利于氧气和营养物质的扩散和吸收。

在虫体的前端有三组单细胞腺体,分别为:①头腺一对,位于虫体的两侧,前端与头感器相连,开口于口囊两侧的头感器孔,后端达虫体中横线前后。

②咽管腺3个,包括背咽管腺1个,亚腹咽管腺2个。

③排泄腺一对,长可达虫体后1/3~1/2处,该腺体与排泄系统相连,经排泄窦开口于虫体前侧的排泄孔。

雄虫末端膨大,由角质皮层向后延伸形成膜质交合伞,交合伞由两侧叶和一个背叶组成,伞内有若干指状的肌性辐肋支持,依其分布称为:腹辐肋、侧辐肋和背辐肋。

交合伞内还有两根从排泄腔伸出的细长可收缩的交合刺。

雄性生殖系统为单管型,盘曲于肠道一侧。

雌虫略大于雄虫,尾端呈圆锥状,生殖系统为双管型,阴门位于虫体腹侧。

2[2] 美洲钩虫幼虫钩虫的幼虫统称钩蚴,分为杆状蚴和丝状蚴两个阶段。

美洲钩虫虫卵美洲钩虫卵与十二指肠钩虫卵不易区别。

均为椭圆形,无色透明,卵壳薄,平均大小为(57~76)μm×(36~40)μm,卵内含2~8个卵细胞,卵壳与卵细胞之间有明显空隙。

美洲钩虫生活史编辑美洲钩虫系列图册(5张)成虫寄生于人体的小肠上端,雌虫和雄虫交配,产出受精卵,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后,在温暖(20℃~30℃)、潮湿(含水量30%~50%)、荫蔽、含氧量充足的疏松土壤中,卵细胞不断分裂,经24~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