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出血的11大可能原因 | 子宮頸外翻出血懷孕

分辨出血症狀 懷孕期間,孕媽咪的所有心思都在胎兒身上,因此只要發現 ... 現象會造成子宮頸內口出現類似向外翻出的情形,因此子宮頸糜爛也是內子宮頸外翻的 ...    孕期出血的11大可能原因  作者:文/彭曉薇 採訪諮詢/李木生婦產科診所主治醫師毛士鵬懷孕期間出現任何的出血現象,都可能是某種症狀的警訊之一,因此,李木生婦產科診所主治醫師毛士鵬奉勸所有孕媽咪,每次懷孕可能面臨的狀況都不一樣,孕期只要有出血症狀務必就診確認原因,千萬不要有僥倖的心態,以免影響到腹中胎兒及孕媽咪的身體健康。

分辨出血症狀懷孕期間,孕媽咪的所有心思都在胎兒身上,因此只要發現出血,就必須就診確認原因,毛士鵬醫師認為,雖然不能小題大作,但絕對不能輕忽任何異常狀況,孕媽咪如果就診確認沒事或僅是輕微狀況,下次同樣情況發生,就能夠不需要太緊張,但務必謹記一個原則「只要有出血就是有問題」,千萬不能疏忽。

顏色:孕期出血可區分為三種顏色,首先鮮紅色屬於最急迫的狀態,第一時間直接流血出來,且血液流量容易較大;咖啡色相較於紅色,屬於緩慢性出血,流速較慢,血液由於先流到陰道與分泌物混合,因此變成咖啡色;粉紅色則是少量出血後流至陰道與分泌物一起流出,也屬於緩慢性出血的一種,但孕期出血通常不會是粉紅色,粉紅色出血原因多半為子宮頸糜爛、息肉或發炎,但仍必須經由醫師確診。

原因:出血原因可分成兩部分,分別是構造與功能的問題。

前者,可能有胎盤著床位置過低、子宮頸發炎、子宮頸息肉、子宮肌瘤等,必須透過超音波以及內診才能確認出血原因;後者則與高齡產婦或卵巢功能差的孕媽咪,體內黃體素不足,導致胚胎與子宮內膜無法緊密結合有關。

治療:根據出血原因,醫師給予不同的治療方式,舉例來說,若是子宮肌瘤,為加強穩定度要增加黃體素,有子宮頸糜爛或息肉,則必須拿掉息肉或用藥讓發炎症狀減輕。

改善孕期出血方式毛士鵬醫師針對可能導致孕期出血的狀況,詳加解釋原因、可能發生的時間點及改善出血的方式,讓孕媽咪參考。

受精卵著床不穩受精卵著床後的穩定度,通常是看胚胎與子宮的結合問題,但是無從證實是否為受精卵著床不穩導致出血,因此會先等到排除其他可能造成出血的問題,才會將出血原因歸納為受精卵著床不穩,而這通常都是懷孕初期發現,醫師會先開立黃體素,而份量多寡必須看血液的量,如果是急性出血,就要先注射黃體素,但若出血量少,代表胚胎穩定度暫時沒問題,就會開立口服的黃體素。

胚胎異常自然淘汰毛士鵬醫師強調,在確定胚胎異常自然淘汰前,務必要有多次超音波比較。

若孕媽咪月經週期不準,這週去看診胚胎為1公分應該先確定懷孕,並用超音波確定為子宮內懷孕,等到過1週再看仍然維持原樣,或是超過2週以上卻仍未發現心跳,就可能為胚胎異常,通常需連續幾週的看診比較過後才能夠確診。

而若確定是不好的胚胎,唯一的治療就只有中止妊娠。

黃體素不足黃體素是人體原有的激素,但懷孕後體內的黃體素會急速上升,通常一般女性,平日體內黃體素的濃度小於2ng/ml,等到排卵前後及懷孕初期,黃體素濃度就會上升到5~10ng/ml。

因為黃體素是讓胚胎能維持於子宮內著床穩定的重要因素,因此當體內黃體素不足時,就有可能會出血,此時應該請醫師開立黃體素補充。

葡萄胎葡萄胎屬於胎兒染色體異常的一種,發生機率較低,主要是指懷孕組織在子宮內出現非正常發育,初期會有嚴重嘔吐症狀,陰道則有很多暗紅色分泌物,且與相同懷孕週數的媽媽相比,腹部顯得比較大;雖然超音波可以看出葡萄胎,但必須要用病理切片化驗後才能確診。

子宮外孕子宮外孕意即受精卵跑到子宮以外的地方,最常見是跑到輸卵管、卵巢、腹腔、子宮頸等位置,受精卵會在錯誤位置繼續分裂生長,對孕婦的危險性高,因此必須立即中止妊娠,若不中止甚至會影響到孕婦的性命;著床位置錯誤可能會有陰道不正常出血,甚至孕婦腹部出現劇烈的疼痛感,因此若有不正常出血及疼痛,務必儘速就醫檢查。

子宮頸閉鎖不全等到懷胎足月後,子宮頸會慢慢張開準備生產,也就是俗稱的「開幾指?」子宮頸閉鎖不全的孕婦,由於子宮頸緊閉的能力很差,通常在孕期16~22週會出現無痛性的子宮頸變薄與子宮頸口擴張,導致胎膜破裂,通常會伴隨著出血,當下醫師必須立刻做子宮頸環紮術,這手術是類似製作一束口袋將子宮頸口收緊;儘量等到胎兒足月,再準備解開即可,如需剖腹產,則可等到寶寶安全出生後再施行。

若第一胎曾經有子宮頸閉鎖不全的情形,第二胎在12~16週期間,就必須要先進行子宮頸環紮術,避免有狀況發生,並儘量減少走路、運動、長時間站立,讓肚子緊縮情況減低,減少子宮頻繁收縮。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