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鳥必知:鸚鵡熱感染及預防 | 鸚鵡傳染病

導讀:鸚鵡熱俗稱鳥疫,不僅容易造成鳥類生病,就算痊癒也會成為長期帶原者。

更重要的是還會經由鳥類糞便或是病鳥帶原的病毒傳染到人類身上,造成發燒頭痛 ...養鳥必知:鸚鵡熱感染及預防2310月養鳥必知:鸚鵡熱感染及預防發表於15:01時間在養鳥須知發文者蔣莉蓁分享導讀:鸚鵡熱俗稱鳥疫,不僅容易造成鳥類生病,就算痊癒也會成為長期帶原者。

更重要的是還會經由鳥類糞便或是病鳥帶原的病毒傳染到人類身上,造成發燒頭痛甚至打寒顫。

若決定要飼養鳥類,讓我們一起看看重點吧!一、鸚鵡熱禽類疾病介紹1、什麼是鸚鵡熱鸚鵡熱〈psittacosis〉又名鳥疫〈ornithosis〉,病原是一種寄生於動物細胞內的微生物,是由鸚鵡衣原體引起禽類的一種接觸性傳染病。

小百科:一般在鸚鵡科鳥類感染和人接觸鳥類而發生感染時稱鸚鵡熱,而發生在各種非鸚鵡科鳥類時稱鳥疫,或稱之為衣原體病。

2、傳染途徑很廣該病的感染範圍較廣。

各種家禽鳥類、人類以及其它一些哺乳動物均可感染該病。

幼齡禽類易感性大。

鳥類會經由糞便將鳥疫傳染到禽類及人類身上。

3、病菌傳播方式傳播主要是通過患病和帶菌禽鳥類的排泄物、鼻腔分泌物、污染的食料和空氣,吸入而感染。

或是經由皮膚傷口而感染。

小百科:該病不具有明顯的季節性。

痊癒的鳥禽動物一般成為長期帶菌者。

延伸閱讀:鸚鵡熱「鳥疫」:簡介及防治之道延伸閱讀:禽流感傳染途徑與防治方法二、感染鳥疫症狀特徵1、鳥疫病狀分析病鴿精神不振,食欲減退,羽毛鬆亂、腹瀉、結膜炎、鼻炎,眼睛混濁、失明,呼吸不暢。

小百科:成鴿多數可康復而成為帶菌者。

2、解剖內臟腫大剖檢見肺炎、肝脾腫大、肝表面有芝麻至綠豆大的淡黃色壞死灶、氣囊混濁增厚,心臟肥大等。

3、不會交叉傳染通常不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染,人類的感染是通過接觸禽類的排泄物或者滲出物傳播。

當人吸入該細菌通常就會被傳染。

小百科:人們也可能因為與鳥嘴接觸或觸摸已經受到感染的鳥的羽毛或組織而被傳染。

延伸閱讀:鸚鵡疾病防治生活護理須知延伸閱讀:鸚鵡種類飼養及疾病護理三、如何預防病毒及患病治療1、器具清潔乾淨病鳥糞便、墊料、羽毛要認真處理,籠具應嚴密消毒,消滅吸血昆蟲,嚴防此病傳播。

2、新鳥徹底檢查引進的新鳥先要瞭解當地是否有衣原體病存在,隔離觀察2周後方可入群。

3、使用藥物治療可用包括金黴素。

治療量每公斤飼料2─4克,但對隱性感染者效果不大。

治療應在嚴格的隔離條件下進行,數量少時應考慮淘汰病鳥。

延伸閱讀:餵養鳥常見疾病及防治方法延伸閱讀:飼養鸚鵡:維生素缺乏防治之道寵物百科發表。

標籤:鳥疫,鳥類疾病,鳥類病毒傳染,鸚鵡熱傳染關注我們合作邀約信箱:[email protected]近期文章狗狗過世了,傷心之外還有各種情緒2021-01-07小孩與毛孩:懷孕了,該把寵物送走嗎?2020-12-15家養寵物:改善鼻過敏打造低敏住家2020-12-15走失的寵物不歸還是違法的嗎?2020-10-26狗傷到民眾飼主有刑事責任2020-10-26搜索: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