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高燒不退的常見原因:感染性單核球增多症 | eb病毒潛伏期

從感染EB病毒到發展成感染性單核球增多症的潛伏期可以長達30~50天。

發病前期可長達一至二週,通常症狀無特異性,病人可能會有發燒、倦怠、痠痛、喉嚨痛、 ...便民專區新聞/衛教婦女/小兒兒童高燒不退的常見原因:感染性單核球增多症2020/06/02謝錦桐醫師5,933複製連結https://www.pohai.org.tw/health_detail.php?PKey=654一名六歲的女童因發燒已經超過一周來診。

病人一開始發燒時合併有輕微咳嗽、流鼻水,之後整個人越來越倦怠,而且喉嚨越來越痛,幾乎到無法進食的程度。

媽媽曾帶她到診所求診,診所醫師說扁桃腺看起來有點化膿,於是開立抗生素治療,但是也沒有什麼改善,反而身體開始出現一些紅疹。

後來病童肚子也開始疼痛起來,尤其是左上腹最明顯。

到最後脖子的淋巴結也開始腫大起來,而且一碰到就痛。

因為整個人沒力氣、喉嚨痛到沒辦法吃東西也不想說話、頸部也痛得厲害,連轉頭都有困難,所以短短的一、兩個禮拜內體重就瘦了好幾公斤,讓人看了心痛不已。

病人住院後抽血檢查,發現周邊血液中的非典型淋巴球異常增高。

腹部檢查發現病人的脾臟明顯腫大。

進一步的病毒檢查證實病人有急性的EB病毒感染,從而確定發燒的原因就是惡名昭彰的感染性單核球增多症。

經過數日的症狀治療及點滴補充水分、營養後,病童的症狀終於逐漸改善,最後順利退燒並於住院一周後出院。

感染性單核球增多症的病因EB病毒的全名是Epstein-Barr病毒,感染性單核球增多症的病因就是EB病毒感染所導致。

EB病毒是很常見的病毒,據估計全世界95%的人口都曾經感染過這個病毒。

EB病毒主要透過口沫傳染,在急性感染後可以連續六個月以上由唾液中排出病毒,甚至之後仍會間歇性地在唾液中被偵測到,時間可長達終生。

如果在年幼時感染EB病毒,很可能無症狀或症狀極其輕微,和一般感冒無法分辨。

但若等到接近青春期甚至到成人後才被感染,就有30~50%的機率會發展成在臨床上極具特色的感染性單核球增多症。

感染性單核球增多症的臨床表現從感染EB病毒到發展成感染性單核球增多症的潛伏期可以長達30~50天。

發病前期可長達一至二週,通常症狀無特異性,病人可能會有發燒、倦怠、痠痛、喉嚨痛、腹痛等症狀。

之後發燒越來越密集,喉嚨越來越痛,並且出現廣泛性的淋巴結腫大,尤其是頸部的淋巴結(見圖一),常有明顯的壓痛現象。

通常到這個階段,因為極度不適,病人會開始積極求診。

醫師身體檢查時通常會發現扁桃腺腫大且化膿,有的醫師會因此嘗試用抗生素治療。

但因為感染性單核球增多症是病毒感染,用治療細菌感染的抗生素治療自然是無效的。

而且在臨床上常常觀察到一個現象,就是用安比西林(Ampicillin)類的抗生素治療感染性單核球增多症不但無效,反而容易讓身體出現紅疹,其原理目前仍不明,前面分享案例中的病童也有這樣的表現。

此外,約有50%的病人會有脾臟腫大(見圖二),脾臟腫大的速度甚至可以快到引起左上腹疼痛。

有10%的病人甚至連肝臟也會腫大。

 感染性單核球增多症的診斷與治療如果臨床上病人有前述的症狀表現就應該高度懷疑,如果曾用過抗生素治療無效則可能性更高。

抽血檢查時會發現白血球的分類異常,主要是其中非典型淋巴球的比例增高。

非典型淋巴球跟淋巴球都是單核細胞,兩者的差別是非典型淋巴球的大小比一般的淋巴球來得大,形狀也比較不規則。

感染性單核球增多症的名稱就是來自非典型淋巴球增多的現象。

病人的肝臟發炎指數也常會升高。

確認感染需要檢測EB病毒相關的血清學檢查。

如果EB病毒血清學檢查的判讀結果是急性EB病毒感染,就可以確立感染性單核球增多症的診斷。

除了EB病毒之外,有些其他病毒感染也可能有類似表現,例如巨細胞病毒、人類免疫不全病毒(HIV)等,若檢查結果沒有EB病毒感染時需多加留意。

此外,淋巴瘤、白血病等惡性腫瘤也常以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發燒等症狀表現,若無法排除惡性疾病的可能性時,可考慮做病理切片檢查。

目前感染性單核球增多症仍然沒有特效藥可以治療,還是要仰賴病人自身的免疫力,因此足夠的休息及適度補充水分、營養就是最好的治療。

可以給予症狀治療藥物例如退燒藥來減緩病人的不適。

抗病毒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