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初期、中期、末期症狀與化學、標靶、賀爾蒙等治療方式說明 | 癌症初期到末期時間

乳癌發生率為國內女性好發癌症的第一位,死亡率目前排名為第四位。

乳癌初期沒有症狀,多數人都是觸摸到乳房腫塊後才發現。

目前的治療方式有化學、標靶、賀爾蒙等治療 ...衛教資訊HealthEducationInformation首頁衛教資訊衛教單張乳癌初期、中期、末期症狀與化學、標靶、賀爾蒙等治療方式說明衛教資訊衛教資訊衛教單張衛教影片衛教講座乳癌初期、中期、末期症狀與化學、標靶、賀爾蒙等治療方式說明文章分享首頁分享至FaceBook分享至Line目前乳癌發生率為國內女性好發癌症的第一位,死亡率則為第四位。

隨著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西化的改變,台灣乳癌患者一方面平均年齡逐漸年長,但另一方面仍有不少年輕患者,好發年齡約比歐美國家年輕十歲。

統計顯示透過篩檢發現的個案,早期所佔的比率較高;且經過適當的治療5年存活率第零期為97.5%、第一期為95.6%,因此國人仍需共同努力宣導乳癌防治的觀念,以期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而癌症的發生就是身體內某些部位細胞的成長無法被控制而形成。

雖然癌症的種類有許多,但它們全都是因為不正常細胞之成長無法被控制所造成。

不同種類的癌症表現也會非常地不同。

 乳房是由15~20乳葉所形成,每一乳葉包含許多小葉,而乳葉以及小葉之間由許多細管相連接,這些細管是產生乳癌最多的地方,產生的癌為乳管癌,由乳葉產生的叫作乳葉癌,乳葉癌容易產生雙側乳癌。

發炎性乳癌較不常見,它表現紅腫熱的變化。

若確定為乳癌,進一步的檢查是必須的,包括它的期別(腫瘤的大小、淋巴腺的轉移),腫瘤的病理特性,賀爾蒙接受器(Estrogenreceptor或progesteronereceptor)是否為陽性反應,年齡,是否停經,以及身體狀態,皆會影響未來將接受的治療計劃以及預後。

 乳癌的危險因子高危險群(致癌相對機率大於四倍)一側乳房得過乳癌特殊家族史(更年期前得過乳癌)乳房切片有不正常細胞增生現象次高危險群(致癌相對機率大於2~4倍)母親或姊妹得過乳癌第一胎生育在三十歲以後未曾生育者停經後肥胖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患者胸部大量放射線照射較高危險群(致癌相對機率1.1~1.9倍)中量飲酒初經在12歲以前停經在55歲以後可能危險因子(致癌相對機率未確定)口服避孕藥更年期荷爾蒙補充抽菸以及二手菸乳癌的症狀部分乳癌初期沒有症狀,也不會疼痛,多半的乳癌症人都是在觸摸到乳房腫塊後才發現。

乳房有腫塊但不會感覺疼痛:雖然大部分的乳房腫塊都是良性(90%),但一般人無法判別是良性的乳房纖維囊腫、水泡、乳腺發炎,或是惡性的腫瘤。

尤其等到已經能摸出來腫塊時,幾乎都已經大於2公分。

纖維囊腫,通常觸摸時會有點痛,感覺像是增厚的乳腺組織有顆粒狀。

纖維腺瘤則多以邊緣明顯且可以自由移動的腫塊來表現。

若摸到不痛的腫塊,而且在月經後仍持續存在,或者是在腋下發現硬塊,無論大小都必須特別留意並盡快就醫。

乳頭出現異樣分泌物:乳頭出現分泌物,特別是透明或帶血的分泌物就需要高度警覺,尤其是持續發生、且只發生在單側乳房時。

乳房有局部或全面性凹陷:後天的單側乳頭凹陷,這是因為腫瘤長在靠近乳頭的位置,使得乳頭向內牽引,而出現凹陷。

乳房皮膚紅腫或潰爛:當乳癌的硬塊接近皮膚表面,表皮層會受到牽引,導致出現凹陷或凸出;或者是當移動雙臂時,腫塊上的皮膚好像是黏著在腫塊上;或者乳房的皮膚質地改變,如毛孔變大(類似橘子表皮一樣的變化);或者變得堅硬、緊繃、顏色出現改變時,乳頭長久濕疹或潰爛等都是不正常的現象。

腋下淋巴腺紅腫。

在乳房附近或腋下的區域有腫塊或變厚。

乳房大小或形狀改變:當一向對稱的乳房卻在一段時間內出現無法解釋的一側或雙邊乳房大小改變,或者新發現乳房不對稱時,就應該提高警覺。

乳房、乳暈或乳頭有顏色或皮膚感覺的改變、或不癒的皮疹。

乳癌的診斷 乳癌最重要的臨床表徵是可觸摸到的乳房腫塊。

但大部份的乳房腫塊都是良性的,僅有部份腫塊為惡性。

但一旦自我檢查摸到乳房腫塊時,應進一步由專科醫師進行乳房理學檢查,及安排乳房X光攝影、或乳房超音波檢查。

影像檢查若懷疑是乳癌,即應以細胞學檢查或組織切片檢查確定診斷。

病理組織切片檢查可以藉手術切片,或以粗針穿刺檢體做組織病理學診斷。

組織切片除了確定病理診斷,另一重要目的為檢測乳癌預後因子,如荷爾蒙接受體,以作為治療依據。
<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