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動的孩子 | adhd成因

而ADHD可能的成因,包括某些基因異常、腦部的傷害、毒物、腦神經疾病(腦瘤、癲癇、神經退化性疾病、水腦)、社會環境因素等都必須列入鑑別診斷。

因此,當人類的科學對於 ...   好動的孩子---過動兒兒童神經科謝孟穎醫師撰稿兒童神經科主任林光麟醫師校閱 小新一直是個讓媽媽頭疼的孩子,因為幾乎只要有他在的地方,便不得安寧。

不是把家裏的玩具或電視遙控器摔壞,便是和弟弟又吵了起來。

或者,又把隔壁鄰居的小朋友給弄哭了。

上了小學以後,老師更是三天兩頭地在家庭聯絡簿上告訴媽媽,小新在學校裏,不是在課堂上不能乖乖坐好,一直動來動去靜不下來,常常嘰哩呱啦一直講話,影響其他小朋友上課;便是下課時,不小心推到同學,和同學又吵架了。

而回家後的家庭作業,如果媽媽沒有在旁邊盯著看的話,一轉眼小新的心不曉得又跑到那裏去了,功課一直都沒有辦法好好寫完,弄得媽媽覺得好累,不禁懷疑起,小新究竟只是因為調皮而已,還是他是所謂的「過動兒」呢?「過動兒」這樣的稱呼其實並不十分正確,在美國精神科醫學會所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TheDiagnosticandStatisticalManualofMentalDisorders,簡稱DSM-IV)中,它的正式名稱為「注意力缺陷過動疾患」(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就是我們簡稱的「ADHD」。

它在美國的盛行率大約是2%到11%,男生和女生的比率約介於2:1到4:1之間。

至於為什麼男生比女生容易得到過動症呢?目前仍不十分清楚。

 什麼樣的症狀可以懷疑是ADHD呢? 對於ADHD的孩子而言,大概很難毫不分心的把每件事情做完。

他們常常會想著其他要做的事。

可能時常朝著房間裡的其他地方東看看西看看,注意力放在其他的事情上,一直沒法子把眼前的事情做完,甚至可能起身開始走來走去。

難怪過動兒沒辦法乖乖在學校上課,或是專注在學校指定的功課上。

然而並不是好動、不能專心便叫做過動症。

我們也會不時分心,會沒辦法如期完成工作或是學校的作業。

但是對過動症的小朋友而言,他們比較會沒辦法照顧自己,沒辦法辨識出在什麼場合該做什麼事,也比較沒辦法跟同年紀的小朋友溝通。

事實上,根據DSM-IV的臨床診斷標準,必須出現下列二種類型當中任何一類的症狀,同時每個類型中至少符合六項以上,且這些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形至少持續出現六個月以上,才能診斷是ADHD:一、注意力不良(Inattention):做事較難專心,一件事不容易從頭做到尾,容易分心,念書時常會有漏字、加字或跳行,無法定下來專心聽人說話,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丟三落四。

可能出現下面狀況:l     在課堂或活動時不易維持注意力。

l     常常粗心不易注意細節。

l     常常看起來不易專心聽別人正對他說的話l     經常有困難把事情或功課做完。

(不能完成的原因不是因為對事情或功課不理解的緣故)l     常常難以規劃工作及活動。

l     時常逃避、不喜歡或排斥需全神貫注的事。

(例如:寫作業)l     常常遺失東西或遺忘事物。

(例如:玩具、老師交待要帶去學校的作業、課本或鉛筆……等)l     易受外界刺激而分心。

l     對日常生活的事物容易健忘。

二、過動(hyperactivity)、易衝動(Impulsivity):過動顯示在孩子的活動量偏高,很難乖乖坐好,經常變換動作;衝動顯示較沒有耐心,要什麼總要求立即滿足。

可能出現下面狀況:過動(hyperactivity)l       經常手忙腳亂或坐時扭動不安沒法坐好。

l       在課堂或其他需好好坐在座位上的場合,時常離開座位。

l       在不適當的場合經常過度地四處奔跑或攀爬(在青少年或成人可能只僅限於自覺不能好好安靜下來)。

l       經常有困難地安靜地遊玩或從事休閒活動。

l       常常會覺得有一股“想要動起來”的衝動。

l       常常很多話。

易衝動(Impulsivity)l     時常在他人問題未說完時便搶著回答。

l     在需要輪流或排隊等待時有困難。

l     時常打斷或打擾他人。

(例如打斷別人玩遊戲) 以上這些情形有些在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