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椎間盤手術的另一選擇-活動式人工椎間盤 | 最新 頸椎手術

直到最近雙上肢開始酸痛麻木,雙手也因為感覺遲鈍而變得不靈活。

就醫診察後發現可能是頸椎椎間盤突出症,經磁振掃描,確認為頸椎五、六節頸椎椎間盤突出。

陳 ... 「頸部疾病」專刊2017.08第37卷3期執行編輯:李家和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 頸椎椎間盤手術的另一選擇-活動式人工椎間盤【回本期目錄】神經外科張智輝主治醫師林志隆主任(106年8月)三十五歲陳小姐是一位上班族,需長時間使用電腦工作,又是3C產品的愛用者,喜歡滑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

她常覺得肩頸酸痛僵硬而且會擴散至上背及肩胛骨內,原以為是筋膜炎而不以為意。

直到最近雙上肢開始酸痛麻木,雙手也因為感覺遲鈍而變得不靈活。

就醫診察後發現可能是頸椎椎間盤突出症,經磁振掃描,確認為頸椎五、六節頸椎椎間盤突出。

陳小姐於是接受顯微頸椎椎間盤切除手術,並植入「活動式人工椎間盤」。

手術後三天陳小姐順利出院。

門診追蹤時,症狀已大幅減輕,且沒有頸部僵硬之感覺,也不用長期使用頸圈維持(圖)。

不良的頸部姿勢或是長時間不當的施力會造成頸椎椎間盤壓力過大,進而造成椎間盤纖維環磨損及破裂,使得椎間盤突入脊椎管或椎孔。

頸椎椎間盤突出可造成神經根病變和脊髓病變。

神經根病變常引起患者肩頸酸痛且會沿著肩膀、手臂到手指產生麻痺刺痛感,嚴重時引起感覺異常、肌肉無力等症狀。

脊髓病變則造成四肢運動功能損害、感覺異常,時間久了甚至會發生肌肉無力萎縮、步態不穩及大小便失禁。

神經根病變症狀初期可藉由藥物治療或配合復健及運動就能減輕症狀。

但如果以上療法無效,或出現脊髓病變症狀,則需考慮手術治療。

傳統常見的頸椎手術有兩種,第一種是經由後頸部做椎弓切除術以達到神經減壓。

手術時須將頸後肌肉分開破壞,術後較容易發生後頸部肌肉疼痛及纖維化。

此手術適用嚴重脊椎管狹窄且有脊髓病變症狀之患者。

另一種手術則由前頸做頸椎椎間盤切除合併骨融合術。

過去的手術需先摘取病人自身的腸骨,用於移除椎間盤後的骨融合,並須以骨釘骨板固定。

若是有兩節以上頸椎需處理,則前頸傷口需更大,術後容易發生頸椎活動受限,以及可能造成鄰近節段提早退化。

目前高醫神經外科常用的手術方式是經由前頸的微創傷口,在手術顯微鏡下切除椎間盤及骨刺,以達到完整的神經根減壓效果。

而重建椎盤切除後的空隙有二種選擇:植入「固定式椎間盤支架(cage)」或「活動式的人工椎間盤(artificialdisc)」。

固定式椎間盤支架的材質有PEEK、鉭金屬等,術後骨融合的比率與過去傳統的手術相當,且沒有取骨處之併發症。

惟此固定式的融合手術會有頸椎活動受限的可能,時間久了便有機會發生鄰近節段病變,造成症狀再發而需再次手術治療。

有鑑於此,活動式的人工椎間盤便應運而生。

人工椎間盤不但能保留脊椎的活動度,也可降低鄰近節段提早退化的可能。

配合精巧的顯微手術,減少手術併發症、住院時間及頸圈配戴時間。

患者術後症狀大多獲得大幅的改善,也降低之後再次手術的機率,實為此類病患之一大福音。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聯絡信箱│網頁維護:[email protected]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2013KMUHAllRightsReserveda建議使用IE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