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了解乳房腫塊成因、就診時機以及如何緩解乳房腫塊 | 胸部硬塊滑動

女性乳房約從青春期開始發育,受女性荷爾蒙影響,會產生「生理性腫塊」,通常在月經來潮前幾天出現腫脹不適,月經週期結束後會緩解消失,這些硬塊大多是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乳房腫塊首頁健康百科婦科乳房腫塊相關症狀症狀檢測成因緊急處置就醫提醒日常保養部位分享什麼是乳房腫塊?女性乳房青春期開始發育,約20歲成熟。

乳房發育完成後,受女性荷爾蒙影響,會產生「生理性腫塊」,通常在月經來潮前幾天出現腫脹不適、疼痛,觸碰時可能摸到硬塊,在月經週期結束後會緩解消失,都屬於正常生理現象。

女性自我檢查時常覺得摸到腫塊,這些硬塊大多是良性,不是惡性腫瘤。

研究統計,乳房篩檢以乳房超音波或乳房攝影進行檢查乳房腫塊時,最後確診為乳癌的比例並不高。

發現乳房有腫塊時,可初步先自行判斷,異常情況是最近才出現,還是過去經常發生?是月經來之前發生,還是月經結束後就消失,還是一直存在並沒有緩解?假如過去不曾出現這些現象,或是最近的腫脹感、腫塊和以前不同,例如腫塊變大、變硬,腋下摸到腫塊,甚至乳頭在非哺乳期出現分泌物等等,就要提高警覺,務必就醫。

乳房腫塊相關症狀乳房腫塊症狀不一,可能無症狀,也有可能產生以下症狀,包括:乳房引起的胸部悶痛;乳房疼痛或觸痛;乳房組織呈現不規則、或出現結節甚至是硬塊,偶爾還會有乳汁分泌。

乳房腫塊引起的疼痛可能是局部或廣泛範圍,有些人是週期性(在月經來前較痛),也有些人是非週期性(也就是與月經週期無關)。

症狀檢測想知道乳房腫塊的嚴重程度,請來使用症狀檢測。

乳房腫塊常見成因各年齡層女性出現的乳房腫塊種類不盡相同,30歲前常見的是乳房纖維囊腫及乳房纖維腺瘤,30~50歲出現的腫塊有可能是纖維囊腫或乳癌;尤其停經後出現的乳房腫塊需特別小心,因為是惡性腫塊(乳癌)的可能性會較高。

乳房纖維腺瘤:台灣女性很常見的一種良性乳房腫塊。

一般認為是雌激素作用活躍,造成乳腺上皮細胞和纖維組織增生而形成,外觀平滑,多為圓形、邊緣明顯,會滑動,多數摸起來不痛,就像乳房組織裡的一顆豆子,很容易在乳房X光攝影及乳房超音波檢查下被檢查出來。

乳房纖維腺瘤初期都很小,且生長緩慢,約長到接近3公分左右,有時候會停止生長,一部分女性在停經後會變小或消失,而且演變為惡性腫瘤的機率不高,通常不需要切除,定期追蹤就好。

乳房葉狀肉瘤:有一種跟纖維腺瘤類似,從乳腺腺管周圍的結締組織長出來,稱為葉狀肉瘤,常呈現堅硬、平滑、邊緣清楚、會滑動,但少有疼痛,好發於40~50歲,是一種少見的腫瘤,可以是良性或惡性。

相對於纖維腺瘤,葉狀肉瘤長得比較快、比較大,不論是良性或惡性,一般醫師會建議手術切除。

乳房纖維囊腫:纖維囊腫指的是腫脹、疼痛的良性乳房腫塊,由於雌激素或黃體素的失調,使得乳腺囊泡增生而形成。

乳房纖維囊腫最大的特徵是疼痛,觸碰乳房可能摸到大小不一的結節,且症狀通常在月經來潮前最明顯,腫塊會變大。

如果腫塊會隨著生理期變大或變小,多數是屬於乳房纖維囊腫。

除非切片檢查發現有異常增生情形,否則乳房纖維囊腫並不會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

乳房囊腫:乳房囊腫俗稱水瘤,常見於35~50歲的女性,是圓形或卵圓形而充滿液體的病灶。

囊腫的急性增大可導致突發的局部嚴重疼痛。

一般來說多為良性,但如果是複合性囊腫(complexcyst),即內含混合的液體與固體成分,則可能有惡性的風險,須小心處理,可考慮細針抽吸細胞檢查,甚至考慮粗針腫瘤病理切片。

乳房腫塊緊急處置乳房腫塊一般不需要緊急處置,需要平常自我檢查,可早期發現乳癌,也能覺察自身是否有乳房腫塊:看:洗澡時面對鏡子,雙手下垂,觀察兩乳曲線是否對稱?乳房皮膚是否脫皮、濕疹、凹陷、紅腫、潰瘍?雙手插腰、挺胸,再檢查1次。

觸:洗澡時,一手放在腦後,用食、中、無名指三指的指腹,由乳頭開始,由內向外檢查3~4圈,感覺是否有不正常的腫塊、增厚或凹凸不平。

檢查範圍還包括左右兩側的鎖骨下、胸骨中線、肋骨下緣及腋下。

臥:手指可塗抹少量乳液或嬰兒油,方便檢查。

頭下不放枕頭平躺,檢查左側乳房時,左肩下可墊一個小枕頭,左手放在腦後。

站著時檢查方式相同,右手3根手指併攏,以指腹按壓,檢查整個乳房範圍是否有硬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