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皰疹 | 汗皰疹中醫

汗皰疹. 臨床表現:. 汗泡疹是一種特別的濕疹,常在手掌或腳掌出現透明像球狀樣,比芝麻更小的小水泡,輕者只發生於手指掌面角質層覆蓋的部分,重者整個 ...您目前位置:首頁診療項目皮膚科汗皰疹汗皰疹臨床表現:        汗泡疹是一種特別的濕疹,常在手掌或腳掌出現透明像球狀樣,比芝麻更小的小水泡,輕者只發生於手指掌面角質層覆蓋的部分,重者整個手掌、腳掌、腳側面皆會發作,初發者不甚癢,長期發作嚴重者則出現嚴重搔癢,患者多忍不住搔抓,導致水泡破裂,且會有透明黏液流出,等乾燥後會有脫皮現象,如此反覆常導致局部角質層增生,患者痛苦不堪。

病因病機:       汗泡疹的直接原因不明,曾誤以為是因多汗、排汗不良,但事實上汗泡疹也會發生於乏汗症者,且大多數病人無法證明水泡與汗管的關係,臨床常易與香港手或香港腳等黴菌感染的手足搔癢混淆,在太勞重或生活作習不正常時易發作,中醫認為此乃局部濕氣滯留,濕久化熱,與水份代謝有關之臟腑機能衰退皆有關。

肺主治節而通調水道,肺氣不降則通調失職,又肺主皮毛化為濕邪壅滯於皮膚之中,脾主化濕而制水,中陽失運則水濕泛濫,肝主疏泄,肝鬱不疏則水濕停蓄,濕久化熱,熱毒熾盛則搔癢難耐,局部皮膚紅腫炎盛,而最重要與水份代謝最有關係的是腎,腎主水而司氣化,腎不化氣則關門不利,水無所主聚而成患。

因此,此症宜從肺、脾、肝、腎四臟著手,思其前後因果,方能了解其致病之機轉,進而研擬治療之方針。

辯證論治:(一)肺氣不宜,濕熱壅盛:肺主皮毛,肺氣虛則無法讓水濕從皮毛排出,風毒與濕熱相搏則造成水液泛溢,皮膚搔癢,舌苔白或黃,脈浮數有力,方用消風散,疏風清熱,除濕消腫,方中荊芥、防風能發汗解熱,牛蒡子發汗解熱消炎,蟬退、知母、石膏解熱止癢,苦參根、木通、蒼朮利尿,地黃補血涼血,可避免局部靜脈之充血性發炎,當歸活血補血,可促進皮膚之血液循環,增進修復,胡麻仁緩瀉,甘草矯味解毒。

若風毒盛者加連翹、銀花;血熱盛者加赤芍、紫草;濕熱盛者加地膚子、車前子。

(二)脾失健運,寒濕外凝:脾胃氣虛,常見濕濁內停,患者常合併脾濕泄瀉,困倦乏力,水濕無法於脾胃中運化,故濕氣走表而形成了汗泡疹,常用五苓散加蒼朮、土茯苓主之,方中茯苓、澤瀉、白朮利尿,桂枝解熱發汗,蒼朮、土茯苓燥溼健脾,脾胃強健則水穀得運,涵養五臟則機體得以袪病延年。

(三)濕毒熾盛,肝鬱化火:汗泡疹反覆發作,水濕化熱,常見口乾、口苦、便秘、局部紅腫、搔癢難耐,搔抓後水濕壅盛,甚至局部感染,方用龍膽瀉肝湯瀉肝解毒,清熱利濕,方中龍膽草、梔子苦寒瀉火,消除局部熱毒,黃芩苦寒兼燥溼去火,柴胡利膽緩解苦寒之劑對食慾的損害,澤瀉、木通、車前子利水除濕,當歸、生地養血,甘草佐使和中,肝熱得解則濕毒得消,紅腫搔癢可逐步解除。

(四)腎氣虛衰,水份滯留:腎為先天之本,內藏真陰真陽,腎陽不足則腎陰不得温化,造成陰寒凝滯,下元不温故水液温化、宣發、消導,循行皆出現停滯,故温補腎陽,佐以利水去濕,方用濟生腎氣丸,方中肉桂、附子補腎陽而助氣化,配熟地、山萸肉、丹皮入肝腎滋補養血而清肝,使其陽有所附而陰得所化,配入山藥、苓澤滲濕補中,化生氣血以助陰陽,最後加入淮牛膝,車前子,利水除濕,補腎健脾;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則皮膚中之水濕得迅速解除。

臨床運用:      汗泡疹因是局部水濕滯留,故常好發於梅雨季,初發時水泡不甚嚴重,搔癢亦不明顯,此時只須用濟生腎氣丸科學中藥即有療效。

常在患者平素的調理藥中,輕則加4g,重則加至8g即可取得療效。

多年發作的患者通常一發病水泡即很多,此時不妨使用水煎劑以取得療效,輕度搔癢加消風散,脾胃虛弱者酌加五苓散或胃苓湯,搔癢嚴重者則以龍膽瀉肝湯為主,消風散為輔,局部炎症嚴重者可再加菊花、威靈仙、白癬皮、薏苡仁、萆薢、澤瀉等加強去濕、消炎、止癢,常可取得較好的療效。

飲食宜忌與生活:       此病乃因濕氣滯留,濕熱內蘊,故飲食宜清淡為主,忌生冷、燥熱之食物,水份攝取需適度,並宜多休息,多運動,身體機能的保持亦是本病治療的重要環節。

 主選單聯絡資訊電話:(02)3765-2549/(02)3765-1051地址:台北市南京東路五段123巷2弄25號(1樓) 南京三民捷運站1號出口門診時間:一、三、五早診:09:00~12:30午診:14:30~17:30晚診:17:30~19:30二、四:早09:00-12:30    午14:30-17:30星期六:早09:00-12:30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