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 奇美醫院顳顎關節

奇美醫學中心口腔顎面外科,口腔外科,拔牙,水平智齒,拔智齒,植牙,顳顎關節,咬合板,​正顎手術,顏面外傷,口腔癌,口腔腫瘤,咬合不正,顏面疼痛,奇美醫院 ...奇美醫學中心口腔顎面外科DepartmentofOralandMaxillofacialSurgery,ChiMeiMedicalCenterMENU你目前位置:首頁歷史沿革  奇美醫院之前身為逢甲醫院,1987年遷至台南永康現址,初時總床位數為近500床之區域級醫院,因鄰近台一號省道並距離國道一號交流道不遠,因此,奇美醫院初期業務多為外傷病人之急重症醫療,因此,牙醫部面對日益增長的顏面外傷醫療需求,也於1987年成立口腔顎面外科(以下簡稱口外)因應,並由李今海醫師擔任首任科主任,成立之初以服務病人為主要任務,並為著眼口外專科人才訓練之準備,除指派羅正興醫師至外科進修,並延聘三軍總醫院口外杜家寧主任及資深口外主治醫師劉巡宇醫師至本科擔任顧問醫師,除服務台南鄉親之外,也落實口外住院醫師教育之扎根。

  面對日益成長之醫療需求,培養口外醫療人才刻不容緩,1991年進一步延聘三軍總醫院劉巡宇醫師至奇美醫院擔任口外專任主治醫師,並由劉巡宇醫師的規劃與努力下,同年順利取得中華民國口腔顎面外科學會專科醫師訓練機構之資格,達成奇美口外專科訓練的第一個重要里程碑。

1992年羅正興醫師結束外科訓練成為口外第一任總醫師,同年顏欽堉醫師也進入口外住院醫師訓練行列,劉醫師在羅、顏兩位醫師協助下,積極擴展口外醫療業務,建構協同手術、會診醫療等跨科合作事宜,舉例來說,1991年之前奇美醫院顏面外傷之手術處置由整形外科主導負責,劉醫師到任後,由於口外團隊在醫療服務與教育方面的努力,備受院方肯定,於同年醫務會議決議,急診外傷病人之診治由口腔顎面外科與整形外科共同分擔,口外團隊的建立也讓牙醫部會診效能大幅提昇,倍受外科體系科別肯定,也榮獲院方支持,採購頭頸顏面手術必備之器械,充實手術能量。

在醫學教育方面,以醫學中心為標準,制定口外專科醫師訓練計畫及牙醫部一般住院醫師的口外訓練課程,奠定往後奇美醫院口外科務蓬勃發展之根基。

1993年時奇美醫院口外住院手術服務量每年已達300人次,且主要住院手術多屬醫學中心處理等級,如:顏面外傷處理、顳顎關節手術、口腔腫瘤切除及正顎手術等等複雜手術。

除繁忙臨床業務,同年也招收了鄭堯聖醫師、林博銘醫師進入住院醫師訓練行列,為與日俱增的醫療需求未雨綢繆。

  90年代的台灣,除經濟成長外,口腔癌的發生率亦與日俱增。

昔日雲嘉南地區鄉親有口腔癌診治需求大多需舟車北上,為顧及本地民眾就醫權利與治療後追蹤需求,口腔顎面外科於同時間積極投入口腔癌治療及防治工作,擔負起雲嘉南地區口腔癌治療中心之任務,自此之後,口腔顏面區腫瘤手術治療一直為本科重要的醫療項目。

為因應手術治療晚期癌症病人伴隨而來的顏面缺損重建問題,1994年延請林口長庚醫院整形外科許文明醫師加入口腔癌治療團隊,補強口腔癌病人之顯微皮瓣重建治療工作;1996年,劉巡宇醫師榮陞口腔顎面外科科主任,統籌口腔癌治療團隊運作,並積極與整形外科、放射科、放射腫瘤科、血液腫瘤科充分合作,在秉持專業、人性與效能的醫療品質原則下,跨領域合作面對口腔癌的醫療需求,建立了口腔癌團隊治療的雛型。

同時期住院醫師訓練亦兢兢業業地同步進行,1995年李芳輝醫師、1996年蔣維凡醫師、1999年廖國安醫師、2000年邱昶達醫師與陳宜君醫師皆為此階段之高材生。

1996年羅正興醫師完成住院醫師訓練,並取得中華民國口腔顎面外科第一屆專科醫師資格後,陞任嘉義聖馬爾定醫院牙醫部主任並創立口腔顎面外科,為奇美醫院口腔顎面外科史另添一新頁。

  1997年8月本科在臨床與教學工作穩定成長時,恰逢詹啟賢院長陞任衛生署署長,同時看重劉巡宇主任行政能力並徵調至衛生署擔任參事一職;1997年顏欽堉醫師與1999年林博銘醫師分別晉陞為主治醫師,盡心盡力延續本科醫療業務及住院醫師教學工作,各項醫療及教學評比指標,非但沒有萎縮且繼續成長,維持口腔顎面外科在奇美醫院之競爭力。

  2000年劉巡宇主任結束衛生署工作回任原職,由於此時奇美醫院口外臨床個案與日俱增,跨團隊合作治療模式也有初步成效,加上教學以理論與務實併進的專科醫師培訓方式,年輕學子投入者眾,為充實奇美口外師資,2002年指派顏欽堉醫師赴美進修,並於同年回國將相關頭頸癌最新觀念帶回;於2003年蔣維凡醫師、2006年廖國安醫師、2008年林哲毅醫師、2010年張敏德醫師依序晉升為主治醫師,為臨床教學投入心力。

自2002到2012年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