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 腎功能檢查費用

(2)中度以上的腎功能不良(腎絲球過濾率小於60 ml/min/1.73 m2),並且持續超過三個月以上者稱之。

□ 常見造成腎臟病的原因? 糖尿病腎病變、 ...首頁最新消息健康知識列印FacebookGoogle+教您如何愛護您的腎臟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了呼籲民眾能有保腎愛腎觀念,在每年三月的第二個星期四國際『世界腎臟病日』,都會舉辦相關衛教宣導活動,其目的在於提昇民眾能有愛腎保腎健康觀念及預防勝於治療。

國泰綜合醫院於2015年3月14日舉辦愛腎護腎健康講座,特地邀請腎臟內科彭聖曾主任及楊惠萍營養師主講「慢性腎臟病的預防與保健」及「謹腎好飲食」,個管師在此將當天講座內容重點整理,並與大家分享,期望大家都能夠重視腎臟保健外也能夠實際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腎臟的位置及功能正常人有兩顆腎臟,位於後腰部的肋骨緣下面,外形如同蠶豆狀,大小跟拳頭差不多,每個腎臟重量約125-150公克,腎臟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過濾血液、產生尿液,維持體內水分、尿毒素(尿素、尿酸、肌酐酸…)、及電解質(鈉、鉀、氯、鈣、磷、鎂、氫離子)的平衡。

另外腎臟也有部分內分泌功能:可以產生紅血球生成素,刺激骨髓來製造紅血球。

■常見的腎臟疾病可能有包括:(1)感染:急性膀胱炎、急性腎盂腎炎(2)結石: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3)腫瘤:腎細胞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4)腎病症候群(5)急性腎衰竭(6)慢性腎衰竭、尿毒症(慢性腎臟病),其中又以第六點屬於慢性疾病,疾病進展是不可逆現象,必須長期追蹤甚至需要透析治療。

■何謂慢性腎臟病,它的定義為:(1)腎臟損傷(指病理學、影像學、血液或尿液顯示腎臟有傷害,如蛋白尿。

)或(2)中度以上的腎功能不良(腎絲球過濾率小於60ml/min/1.73m2),並且持續超過三個月以上者稱之。

■常見造成腎臟病的原因?糖尿病腎病變、慢性腎絲球腎炎、高血壓腎病變、藥物引起之慢性間質性腎炎(非類固醇類止痛藥及中草藥)、結石、慢性感染、多囊腎、腫瘤,老化等都是常見造成腎臟疾病之原因;另外老年人、男性、肥胖、長期使用腎毒性藥物,如止痛藥、某些中草藥、來路不明偏方、高血脂、抽煙、痛風、有腎臟病家族史者,都是腎臟病的高危險群,更應該提高警覺,建議能定期篩檢或是去除上述危險因子,也能避免腎功能衰退。

■慢性腎臟病有哪些症狀呢?常見有夜尿(夜間起來小便)、血尿、小便起泡(可能有蛋白尿,蛋白尿往往是早期腎臟病的唯一指標)、水腫、高血壓、貧血、疲倦、體力衰退、食慾減少、噁心、嘔吐、呼吸困難、昏迷、抽搐等。

原則上早期的腎臟病症狀都不明顯,不易被察覺,因此容易被忽略,但是如果有出現上列的症狀,則應盡一步追蹤檢查。

■如何早期診斷及治療?應該先評估是否有危險因子存在:糖尿病、蛋白尿、高血壓、藥物…,再進行檢驗檢查。

尿液檢查:蛋白尿、血尿(紅血球)、白血球、糖尿;血液檢查:血液尿素氮、尿酸、肌酐酸,計算腎絲球過濾率eGFR;接著再評估需要做哪些影像檢查:X光、超音波、電腦斷層掃描;必要時醫師會建議進行腎臟切片檢查,以利診斷出疾病病因。

■如何延緩腎功能惡化?慢性腎臟病目前沒有藥物可以治癒,僅能以部分藥物及飲食控制來延緩腎功能惡化,(1)控制發病因素:控制好血糖、血壓、避免濫用藥物或止痛劑,當您的血壓血糖趨於正常,才能延緩腎功能惡化。

(2)飲食控制:採取低蛋白質、低鈉(鹽)、低鉀、低磷飲食(3)當腎功能衰退至尿毒症時則需在適當時機開始透析治療(洗腎)或腎臟移植(換腎),才不會危及生命安全。

■如何預防慢性腎臟病,應從日常生活的保健做起:(1)健康生活型態,維持理想體重、適度運動、戒菸及不酗酒、避免熬夜,減少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肥胖、及痛風造成的腎臟損傷;(2)均衡飲食,不需要大補特補、適量蛋白質攝取,避免大魚大肉、少鹽、少調味料、少加工品,減少吃到損傷腎臟的食物、如毒澱粉、三聚氰胺;(3)適量喝水、增加腎毒性物質排出體外、勿憋尿,減少泌尿系統感染、結石;(4)服用藥物應諮詢及遵從醫藥專業人員指導,不濫用止痛藥及來路不明藥物、不聽信偏方草藥、不輕易聽信廣告成藥的藥效;(5)自我監測異常的尿液型態,及定期健康檢查,以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國泰綜合醫院社區護理組慢性腎臟病個管師林家甄線上預約個人健檢諮詢企業服務洽詢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