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 | 樂生療養院痲瘋病

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民間俗稱樂生院,是 · 樂生療養院有新舊兩院區。

· 樂生是台灣第一間痲瘋病院,作為慢性傳染病、癩病防治的專門機構。

· 1927年( · 療養院初期採強制 ...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座標:25°01′20″N121°24′33″E/25.022327°N121.409257°E/25.022327;121.409257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09年12月13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請搜尋一下條目的標題(來源搜尋:"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網頁、新聞、書籍、學術、圖像),以檢查網路上是否存在該主題的更多可靠來源(判定指引)。

  此條目的主題是臺灣新北市一所療養院。

關於舊院區拆遷引發文化資產保存運動最後成為文化景觀,請見「樂生療養院舊院區」。

樂生療養院Lo-ShengSanatoriumandHospital,MOHW基本資訊全稱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簡稱樂生療養院、樂生院、Lo-ShengSanatorium地址 中華民國(臺灣)桃園市龜山區萬壽路一段50巷2號(迴龍院區)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794號(療養院區)郵編242052、333027代表人施玲娜(院長)隸屬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醫療服務醫院等級地區醫院院區新院區-迴龍院區(桃園市龜山區)舊院區-療養院區(新北市新莊區)床位數193名(迴龍院區,急性病症)300名(迴龍院區,慢性病症)歷史建立時間1929年網站http://www.lslp.mohw.gov.tw/電話02-8200-6600地圖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民間俗稱樂生院,是台灣一座公立醫院,為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所屬醫院之一。

樂生療養院有新舊兩院區。

舊院區又稱為樂生療養院療養院區,位於台北捷運橘線迴龍站附近,省道台1甲線旁,門牌為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794號,但實地範圍橫跨新北市新莊區雙鳳里及桃園市龜山區迴龍里。

新院區位於舊院區旁,行政區隸屬桃園市龜山區。

新院區原名為迴龍醫院,現改為樂生療養院迴龍院區,主建築為兩棟地上八層地下一層的大樓,其中一棟作為舊院區民眾使用。

樂生是台灣第一間痲瘋病院,作為慢性傳染病、癩病防治的專門機構。

百年前,癩病特效藥尚未問世,加上對痲瘋病的不瞭解。

早年痲瘋病被誤認為無藥可治、且高傳染性的瘟疫。

所以,當初是遵循了在柏林舉行的「第一屆國際癩病會議」(TheFirstInternationalLeprosyConference,Berlin,1897)的建議,採行「強制收容,絕對隔離」政策。

政府強制病患進駐樂生,幾乎就註定老死其內。

院內有一碑立於1947年,為當年院長吳文龍所題「以院為家、大德曰生」,正是當時隔離政策的寫照。

目錄1院史1.1日治時期1.2戰後時期1.3戰前院民告日本政府案2參見3參考及註解4外部連結院史[編輯]日治時期[編輯]1932年左右的樂生院全景。

1940年左右的院區配置。

1927年(日治昭和二年),台灣總督上山滿之進決議創建癩病療養院。

1929年(昭和四年),療養院正式開工。

初期計劃容量為100人[1]。

1930年4月,完成了三棟患者住宅,其餘還有本館一棟,消毒等功能一棟、浴場一棟、炊事場一棟、暫時收容處一棟,加上其他倉庫與官舍等,共完工有一千二百十餘坪。

首任院長上川豐則在10月時受任。

11月1日,總督府療養所的官制公布,定名樂生院,並在15日舉辦開廳式。

12月22日開始收容病患,而剩餘的初期建築也在12月時陸續完成[1]。

1932年4月16日,樂生學園開園。

1933年4月,容量達到115人。

同年12月,第一次擴建完成,新設大屯寮、七星寮、竹仔寮與平和寮。

1935年4月,容量達到227人。

第一號十坪住宅光山舍則在10月時完工。

到了1936年,第二次擴建完成,使得容量達到327人。

第三次的擴建則在1937年4月完工,容量此時達到427人。

到了1938年,第四次的擴建完工再使療養院容量達到587人。

1939年時,再達到700人[1]。

容量與實際收容人數變化如下[2]:年份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