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脈衝與四斑細蟌水蠆重要棲地蘆葦叢的交互作用 | 地 斑

首頁最新消息消息列表研究亮點最新消息洪水脈衝與四斑細蟌水蠆重要棲地蘆葦叢的交互作用2020-01-02研究亮點返回上一頁洪水脈衝與四斑細蟌水蠆重要棲地蘆葦叢的交互作用 四斑細蟌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保育紅皮書之易危物種,只生活在鹹淡水交界潮間帶之蘆葦叢濕地,目前臺灣僅發現於淡水河下游,並以基隆河磺港溪匯流口附近之蘆葦叢為主要棲地。

由於目前數量稀少,科學界對其生活史未充分瞭解,但可確認成蟲生活於蘆葦叢附近,而水蠆生活於蘆葦叢根部附近之底泥區域。

由於洪水時期,蘆葦叢淹沒於洪水下,而根部形成邊界層,即為四斑細蟌水蠆不致被洪水沖走之保護機制。

由於目前主要棲地區域於颱洪時將受洪水衝擊,若以營造蘆葦叢方式復育更多四斑細蟌棲地,需進行洪水脈衝與蘆葦叢交互作用之研究,探討受水流衝擊時,受洪水影響之蘆葦叢長度。

該影響長度可轉換為棲地復育之最小面積概念,以供營造蘆葦叢面積之參考,降低水蠆遭洪水沖走之風險。

本研究以數值模型與水槽模型試驗,進行不同流況洪水脈衝與各種高度蘆葦叢交互作用之探討,先以水平二維數值水理模式模擬基隆河磺港溪匯流口附近各種流況之流場。

再依據數值模型試驗成果,擬定水槽模型試驗之流速,進行25cm與35cm之2種蘆葦叢高度、30cm/s與15cm/s之2種不同流速,以及25cm與45cm之2種不同水深,共計完成8組水槽試驗。

以水深45cm,蘆葦叢高度25cm,分別進行流速30cm/s與15cm/s之水槽模型試驗。

由本研究成果可知,已觀測水流進入蘆葦叢後之流速剖面變化情形,可推估由蘆葦叢外緣往內,底部流速於剖面位置2.0m至剖面位置3.0m,由23cm/s減少至16cm/s,流速大幅降低35%,此段水槽長度約為1m,以模型比尺換算現地尺寸,流速進入蘆葦叢後,四斑細蟌稚蟲相對最小安全長度約為6m。

若將此最小安全長度推衍為平面棲地面積,以方形面積估算最小蘆葦叢復育面積約36m2;若以圓形估算最小蘆葦叢復育面積約為114m2。

本研究以邊界層理論因次分析方法,以迴歸方法,分析無因次邊界層厚度與福祿數關係,以及無因次水流蘆葦叢影響範圍長度與福祿數關係,用於推算不同流況之最小安全長度。

本研究成果可提供濕地主管機關,進行四斑細蟌棲地復育時,極重要之科學量化參考數據。

新一則消息><舊一則消息


常見健康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