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膠質瘤 | 膠質母細胞瘤 飲食

位於腦幹上段主要是低度惡性星形細胞瘤而腦幹下段則以膠質母細胞瘤居多。

(二)發病 ... 在這裡我們主要認識飲食在預防腫瘤發生方面的一些問題。

人類流行病學 ...健康知識庫按字母按身體部位按科室首頁按字母按身體部位按科室腦膠質瘤导航介紹原因症狀飲食護理治療檢查鑑別並發症腦膠質瘤介紹原因症狀飲食護理治療檢查鑑別並發症腦膠質瘤介紹  腦膠質瘤(腦膠質細胞瘤)約占顱內腫瘤的46%,在1996年第三屆(悉尼)國際腫瘤控制大會總結的資料中統計,腦膠質瘤的發病率為3~10/10萬,占全身惡性腫瘤的1%~3%,手術加放化療的平均生存期僅為8~11個月。

腦腫瘤中膠質細胞瘤發病率最高,綜合發病年齡高峰在30-40歲,或10-20歲。

大腦半球發生的膠質瘤約占全部膠質瘤的51.4%,以星形細胞瘤為最多,其次是膠質細胞瘤和少枝膠質細胞瘤,腦室系統也是膠質瘤較多的發生部位,占膠質瘤總數的23.9%,主要為管膜瘤,髓母細胞瘤,星形細胞瘤,小腦膠質瘤占膠質瘤總數的13%,主要為星形細胞瘤。

原因  (一)發病原因  腫瘤的性質幾乎皆為膠質瘤,以星形細胞瘤和多形膠質母細胞瘤最多見,部分可為神經節膠質瘤和室管膜瘤。

位於腦幹上段主要是低度惡性星形細胞瘤而腦幹下段則以膠質母細胞瘤居多。

  (二)發病機制  1.纖維型是常見類型。

腫瘤中有神經膠質纖維,這是與原漿型的主要區別,腫瘤質地較韌,彌漫纖維型的切面呈白色,與腦白質不易區別。

鄰近皮質常被腫瘤浸潤,色澤變深,與白質的分界模糊,腫瘤中心可有囊性變。

局灶纖維型的邊界光整,主要見於小腦,常有囊性變。

在鏡下間質中有神經膠質纖維,交叉分佈於瘤細胞之間,瘤細胞為纖維型星形細胞。

  2.原漿型是最少見的一種類型。

切面呈半透明均勻膠凍樣,深部侵入白質,邊界不清,常有變性,形成囊腫。

在鏡下,腫瘤由原漿型星形細胞構成。

症狀腦膠質瘤早期癥狀有哪些?  1、星形細胞瘤  一般癥狀為顱內壓增高表現,頭痛、嘔吐、視神經乳頭水腫、視力視野改變、癲癇、復視、顱擴大(兒童期)和生命體征改變等。

  局部癥狀依腫瘤生長位置不同而異①大腦半球星形細胞瘤:約1/3患者以癲癇為首發癥狀約60%患者發生癲癇。

  ②小腦星形細胞瘤:患側肢體共濟失調,動作笨拙,持物不穩,肌張力和腱反射低下等。

  ③丘腦星形細胞瘤:病變對側肢體輕癱,感覺障礙及半身自發性疼痛,患側肢體共濟運動失調、舞蹈樣運動,亦可表現為精神障礙,內分泌障礙,健側同向偏盲,上視障礙及聽力障礙等。

  ④視神經星形細胞瘤:主要表現為視力損害和眼球位置異常。

  ⑤第三腦室星形細胞瘤:因梗阻性腦積水患者常表現為劇烈的發作性頭痛,並可出現突然的意識喪失,精神障礙,記憶力減退等。

  ⑥腦幹星形細胞瘤:中樞腫瘤常表現為眼球運動障礙,橋腦腫瘤多表現為眼球外展受限,面神經及三叉神經受累,延髓腫瘤常表現為吞咽障礙及生命體證改變。

  膠質母細胞瘤:腫瘤高度惡性生長快,病程短,自出現癥狀至就診多數在3個月之內,高顱內壓癥狀明顯,33%患者有癲癇發作,20%患者表現淡漠、癡呆、智力減退等精神癥狀,(患者)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失語和偏盲等。

  少枝膠質細胞瘤及間變(惡性)少枝膠質細胞瘤:癲癇常為首發癥狀,精神癥狀以情感異常和癡呆為主,侵犯運動、感覺區可產生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及失語等,高顱壓癥狀出現較晚。

  2、髓母細胞瘤  ①腫瘤生長快,高顱壓癥狀明顯  ②小腦功能損害表現為步態蹣跚,走路不穩等。

  ③復視、面癱、頭顱增大(兒童)、嗆咳等。

  ④腫瘤轉移是髓母細胞瘤的重要特征。

  3、室管膜瘤  ①顱內壓增高癥狀  ②腦幹受壓癥狀(嘔吐、嗆咳、各咽困難、聲音嘶啞、呼吸困難)、小腦癥狀(走路不穩、眼球震顫等)及偏癱、眼球上運動障礙等。

  ③手術後復發率幾乎為100%易發生椎管內轉移。

飲食保健腦膠質瘤吃什麼好?  腦膠質瘤可以吃什麼?  在化療期間,可以多多吃些補充蛋白質的食物,比如牛奶、瘦肉、豬蹄、海參、魚、動物肝臟、紅棗、核桃、黑木耳等。

如果化療引起瞭一些常見的消化道損傷,可以適當選用半流質食物、如蓮子羹、雪耳羹、牛奶、豆漿、鯽魚湯等。

多吃富含維生素的水果,如獼猴桃、蜜桃、蘋果、葡萄等,多喝綠茶、烏龍茶、蜂蜜水。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